福州閩清在梅溪流域綜合整治中打造景觀新空間
发布时间:2018-12-1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標題:以水為脈,串聯生態與民生
梅溪流域治理后重煥生機。
閩清江濱生態公園成了人們休閑好去處。
河岸採用復合式生態護坡技術。
以水為脈,連接綠道,串聯公園。
華燈初上,閩清縣池園鎮芝溪左岸邊的福斗村文化公園,流水潺潺,綠樹成蔭。村民們或慢道步行,或打球健身。正在練習唱歌的80歲老人俞時端說:“現在河邊干淨了,環境變美了,我幾乎每晚都來活動,享受新時代的幸福生活。”
俞時端老人的幸福生活,與梅溪流域治理后重新煥發生機緊密相連。
近年來,閩清縣以梅溪流域綜合治理為目標,投資8億多元,建設防洪護岸堤約42公裡,修建和恢復河床約21萬平方米,建起長達30公裡的生態水系保護系統,更精心打造梅溪兩岸30公裡長廊生態景觀帶,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
一項新技術重現清澈梅溪
今年83歲的黃其廣是土生土長的池園人,用他的話來說,“喝著門前的芝溪河水長大”。當然,他也目睹了芝溪河水由清變黑的過程。
多少年來,他期盼著,芝溪能重現魚蝦成群的清澈水流。他等到了。
2016年10月,閩清縣開展梅溪流域綜合治理行動。2017年8月,位於梅溪流域上游的池園鎮芝溪河段也列入小流域治理范圍。
在池園鎮寶新村至福斗村4公裡長的芝溪河段,左右兩岸混凝土澆筑的河底部擋水牆全新展現。幾台鉤機忙著給擋水牆上部的護坡送土覆土。
“以前,河道護坡(岸)一般用水泥直接澆筑成連片斜坡,岸上的雨污水順坡流入河裡,影響了水質。”閩清縣水利局長林瑞發說,現在採用復合式生態護坡(岸)技術,即河床下部為砼擋牆結構,河床上部為現澆筑生態砼基座並覆土建成花圃,便於栽花植草。這樣,岸上的雨污水流入花圃,既澆灌花草,又能淨化水質,防止水土流失,美化河岸。
林瑞發介紹,按照這種河岸澆筑新技術要求,池園鎮芝溪河段需要修復河岸線5920米,建設生態景觀流水壩2座、親水台600米,疏浚河道3853米。工程靜態投資3514萬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90%左右。工程建成后,河道裡有自然彎曲的河流,有流水潺潺的生態景觀流水壩,還有豐富的水生動植物,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
閩清縣今年投資3.8251億元,在梅溪流域文定溪、金沙溪等干流興建24條河段堤防,基本採用這種斷面復合式生態護坡(岸)技術,可節約資金5%左右。
一張治“水網”精細管護到位
河道專管員江明城負責巡查10公裡長的閩江梅溪段河道。這天,他走到北溪村水口電站壩下工程拌料場時,發現有一股混濁的工業廢水從排料口流入河裡。江明城立即拍照取証,並上傳縣河長制APP系統。閩清縣河長辦、梅溪鎮河長同步接收到系統信息報告。不到一個小時,相關人員到達現場,及時制止拌料場的排污行為,減少了河流污染面。
江明城使用的神秘“護河器”,就是於2017年5月8日啟動上線的“閩清縣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閩清是全省最早使用信息系統實現全域治水的縣份之一。2017年,該系統被中國智慧水利科技創新發展聯盟評為“優秀二等獎”,為全省唯一獲獎項目。
該系統開發有公眾版和專業版平台、移動APP巡查軟件和微信公眾號四項系統信息板塊。公眾版有水系名錄、成員單位、公眾反映、風採展示四項內容,不需要注冊,便於公眾使用。專業版需要注冊,它在公眾版基礎上增加日常辦公、工作任務、聯動監測、資料文件等內容,共8項使用功能,使用對象以河長、段長、河道專管員等為主。
由於縣鎮村三級治水機構、專項工作、人員動態都納入信息化管理,日常巡查、治污整改、任務執行的“一舉一動”均可在平台上呈現。
在閩清縣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平台上,隻要輕輕點擊“水系名錄”板塊,全縣143條河流的水文信息、流行狀況都清晰可見。平台上還公布了16個鄉鎮所轄河道的河長、段長、專管員名單和聯系方式。
在閩清縣,像江明城這樣的河道專管員有300名。他們每天8小時巡查,主要負責轄區內河道是否有垃圾廢物、養殖污染、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8個類別違規問題。若發現問題,隨時用手機拍照取証上傳。APP系統可自動識別違規位置,便於河段長和保潔員開展落地處理,並在系統上公布結果。
“每個步驟都實時體現在平台上。平台還能通過視頻監控河道動態,如果相關污染問題處理不好,可啟動問責追責程序。”閩清河長辦有關負責人說。
水網上線,河長下水,護河成效更為明顯。一年多來,閩清縣成功處理和解決河道“疑難雜症”400多件。
一河一處景扮靚河岸綠帶
在閩清城區,自從有了江濱生態公園,市民們多了一處享受休閑時光的好去處。
“閩清江濱生態公園位於梅溪與閩江交匯口右岸,是新老城區連接的一條重要生態休閑走廊。”挂職擔任閩清縣住建局副局長的李涓介紹。
以前,這裡是一塊窄長的河灘,雜草叢生,垃圾成堆,氣味難聞。
2017年6月,閩清縣為改善梅溪流域生態環境,投資9500萬元,僅用半年時間就建設完成生態公園。公園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東西走向8公裡長,包含23個景點,日均可容納游客1萬多人次,是閩清最大的生態公園。
“江濱生態公園一個最大的亮點,是以河流景觀作為生態基礎,將海綿體系、生產性景觀、綠道系統、植物科普、本土文化特色等功能融於一體,設計出一個生態性、可賞性的梅溪河岸城市走廊。”李涓說。
為了把水留住,江濱生態公園以構建城市海綿技術體系為核心,建立鏈狀濕地淨化系統,將路面上的雨水污水先納入“雨水公園”,經生態淨化后用於灌溉綠地,多余的水溢流閩江。
可貴的是,公園還建起果園、梅花園、茶花園等12個不同類別植物的科普園,分別種植橄欖、梅花、竹子等閩清本土特色品種,並且能錯開花季,使四季皆景。
走過穿橋棧道,來到公園“棧道之韻”景點,眼前展現出一幅長380米、高2.5米的釉下陶瓷藝術壁畫。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福州閩清在梅溪流域綜合整治中打造景觀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