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从设计到落地 新式课程如何真正造益学生--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4C”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18-12-1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人民网重庆12月15日电 2016年,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以下简称十八中)创新性地提出“4C”课程,构建以树本课程、励新课程、海纳课程和百川课程为主要内容的系统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真正实现了课程改革的落地。近日,人民网重庆频道走进十八中校园,探访十八中“4C”课程如何真正造益学生。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创建特色“4C”课程

  十年磨一剑 开启课改风暴

  早在2003年,十八中就有意识地注重校本课程体系的打造。2005年,学校教科处出台了关于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包括《校本选修课程建设》《校本选修课程考评办法》《课外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学生科技教育活动制度》等,并从那时起开始了分层分类教学实验。2010年,配合重庆市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学校教科处组织编写了约5万字的《新课程实施方案》,同时开展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校本选修课程选课走班活动。

  2015年,十八中总结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成果,提出《重庆十八中深化课程建设三年实施方案》,提炼出综合素养下的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3C”课程,试图构建校本化的课程体系。

从设计到落地 新式课程如何真正造益学生--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4C”课程为例


  “在形成‘3C’课程后,我们发现,仅仅满足学生传统的基础需求,远远不能达到学生综合性发展的目标。”学校教科信息处主任廖成有说,以创新人才培养和成为重庆市雏鹰计划的首批项目学校为契机,学校展开了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计划,开设包括五大奥赛、四大竞赛、CAP、科技大赛、发明专利、爱好特长、社会实践活动、雏鹰计划、领导力培养等在内的“百川课程”。

  2016年,学校明晰了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融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树本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砺新课程”(校本课程精品化)、“海纳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化)和“百川课程”(人才培养多元化),最终形成了完整的“4C”课程体系。

  走班上课创新学习模式 细致管理保障课改实施

  课程内容的变革,必然带来学习目标和学习形式的变化。“4C”课程包含的丰富内容,对应了多元的学生成长评价方式和多变的学习形式。

  例如,在“树本课程”中,十八中就将国家课程整合为三级目标,实施分层教学:一级目标即国家必修课程规定的课程目标,注重夯实基础;二级目标是在完成一级目标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度拓展提升;三级目标是在二级目标的基础之上进行拔尖培养。

  在学习形式上,除了行政班,国家课程、校本选修、社团等走班上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廖成有介绍,每到选修和活动课的上课时间,学生们就从教学班走向选修活动教室、功能室和运动场所等学习空间。近来,十八中先后投入1000万元以上建设图书馆、STEM创客中心、人文科学中心、自然科学中心、录播教室、智慧教室、校史陈列馆,着力打造人文智慧校园,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广阔自由的空间。

从设计到落地 新式课程如何真正造益学生--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4C”课程为例


  在管理模式上,十八中实行行政班和走班双轨制的扁平化管理。每学期伊始,学校会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开放网络选课系统。课程表和班级公布后,学校要求行政班班主任加强走班的纪律教育,强调注意事项;建立走班班委,明确职责,落实走班自主管理。

  与此同时,学校每学期还坚持召开“三会”:开学前的筹备会,期中的协调会,期末的总结会;进行“两查”:平时督查到岗到位情况,期末进行师生的问卷调查--确保走班教学正常开展,实现组织与管理效益的最大化。选修课结束后,学生提交成果核准学分。成果可以以论文、研究报告、实践活动DV等形式呈现,通过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实现评价方式创新。

  按需定制|校园“梦工厂”提供个性化学习套餐

  “共性+个性” 为国家课程“换新衣”

  2015年,十八中成功申报“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项目,成为重庆市首批课程创新基地之一。去年,十八中“英语文化视域下体验式英语课程创新基地”也被确定为重庆市级课程创新基地。事实上,这些成果都是十八中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个缩影。

  国家课程是课程建设的纲和本,因此,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的第一步。据了解,十八中结合学校实际,通过遴选、整合、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深度加工和再造,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学校、重庆本土的特点和需要,从而达到国家课程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融合与建构。

从设计到落地 新式课程如何真正造益学生--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4C”课程为例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学校希望通过文史哲的融通结合,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目前,在十八中,语文这门“树本课程”已初步形成“词义与语用”“古文中的情意与文化”“生活体验与写作表达”等整合性主题 ,并开设 “两江新区展望”“诗人与长江”“中国古代科举”等校本选修课程以及海量阅读、书法征文等系列活动。在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学生既可以学习“诗意书写”,还可以学习“戏剧表演”“文学选读”等。

  与注重多学科融合的语文课程创新基地不同,学校英语课程创新基地则强调“体验式”的学习。英美影视体验厅、英语语言实验室、英语剧演出厅等构成基地框架,通过对国家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开发、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新概念英语课程、英语写作课程、英语报刊选读等课程,并以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语配音大赛、英语DV大赛等贯穿英语学习全过程,英语学科变得生动有趣。

从设计到落地 新式课程如何真正造益学生--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4C”课程为例


  日前,在刚刚闭幕的西南高校“模拟联合国大会”会议中,首次受邀出战的十八中学子夺得两项“The Most Potential Award” (“最具潜质奖”)。作为基地子项目的“模拟联合国大会”队,在与大学生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印证了十八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学生”的育人目标。

  课程创新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额外的学习空间,更是对国家课程的深度加工与再造。在十八中,语文、英语两大基地使教学效益和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显著提升,也为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开了一个好头。

  开辟“第二课堂” 助力个性化发展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从设计到落地 新式课程如何真正造益学生--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4C”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