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欺负你(图)
发布时间:2018-12-1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大脑有丰富的血液供应
脑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45岁的刘先生有点高血压,血脂也高,最近一年总觉得有点头晕、头昏沉,经常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还经常耳鸣。经常忘事,比如想打电话,突然怎么也想不起来家里的电话号码;看到同事突然就叫不上来名字;最严重的是开会的时候正说着话,打了个哈欠就忘记了自己正在说什么……一开始刘先生以为是最近事情多,有点累,没引起注意,认为只是血压控制不良,到心血管科就诊,调整降压方案。可是血压控制良好,上述症状却仍然存在,而且乏力、日间嗜睡的现象日益明显。转神经内科就诊,经相关检查发现,刘先生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总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家薛蓉主任介绍,慢性脑供血不足是45岁以上人群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60岁以上人群中约2/3的人有慢性脑供血不足,80%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导致的工作能力下降是中年人群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血液供应是大脑活力的源泉
营养脑组织的两大动脉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系统是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大脑3/4的血液来自颈动脉,而椎基底动脉主要营养内耳、脑桥、中脑、间脑、小脑、枕叶皮层及颞叶等部分。
脑部的血液供应极丰富,人脑平均重量仅为体重的2%,却接受从心脏流出血液总量的1/3左右;脑部的氧消耗量占全身耗氧总量的20%;脑部所需葡萄糖量,约占葡萄糖总量的17%;脑部所需的氧和葡萄糖全靠脑血流量携带。由此可见脑部的血液供应对维持正常脑功能非常重要。
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些患者颈动脉、椎动脉都只剩下不到10%,患者还是没有症状,这是由于人体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建立了丰富的侧支循环,但是侧支循环的血流是有限的,大脑细胞靠这些血液存活,工作状态却会受影响,包括记忆力、决策力等都会大大降低。
专家建议:年龄在45岁以上,有吸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血脂、血糖、血压高的人,最好能做一些筛查,如果发现脑供血不足,给予适当的抗血小板、降血脂、调血压、控血糖药物干预,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是保护我们大脑的有效手段。
脑供血不足的四大原因
任何原因引起的颅内外动脉口径变小或血管变硬,都可减少脑供血。在诸多使脑血管变狭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一是血管壁受损,管腔狭窄——脑动脉硬化,管壁硬化斑形成,管腔狭窄、变细、血管阻力增加致血流量减少,尤其在连续长时间用脑过度后,常常发生相对脑供血不足。
二是血压下降,血流缓慢——常见于低血压或心脏功能不全者。心脏搏出量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动脉硬化的人,夜晚睡眠时血压较白天下降,这时血流缓慢,清晨醒来时就会发生脑供血不足。
三是颈椎病——椎动脉是供应脑的重要血管,它穿行于颈脊两侧的横突孔,上行至颅内。当病人有明显的增生性颈椎病,伴有椎间孔狭窄,尤其是猛烈转颈时,可使椎动脉受压,引起暂时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
四是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黏稠度增高——如红血球增多症、高血脂症、脱水、血容量减少,使血流淤滞,都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影响智力
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使脑产生慢性缺血,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脑白质脱髓鞘、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甚至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等。研究证实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全脑血流量减少,但各功能区血流降低程度不同,影响情绪和认知的颞、顶、额叶血流量降低程度最明显,所以对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导致脑梗死的严重血流减少和正常脑血管之间的一个轻度脑血管减少状态,并且这种缺血状态是可以逆转的。大量临床治疗研究也证实具有头昏、头重等自觉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在应用脑循环改善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症状是可逆的,有治疗价值。故临床上重视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慢性脑供血不足
是中点不是终点
慢性脑供血不足由于临床表现轻微,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常常不被重视。但事实是,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久而久之,终致脑萎缩,形成血管性痴呆。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塞)、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发现早、干预早可以逆转;如果发现不及时、没有进行治疗和干预,最终会发展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慢性脑供血不足防与治
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有年轻化趋势;常是脑梗塞和老年痴呆的前奏,危害性大;应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注意预防。
1.对脑供血不足的防治重点在脑血管方面,尤其是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要对症处理。
2.合理饮食: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少量醋、干红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最好睡前喝一杯水。
3.适当的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
4.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平时看看电视、报纸;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调制性情,增强脑的思维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5.最主要的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有动脉炎、动脉狭窄等。
6.控制血压。大脑的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直接有关。一般情况下,随着血压升高,大脑的血流量相应增加,但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如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时,大脑的血流量反而减少;反之,当收缩压低于80毫米汞柱时,大脑的血流量同样也会减少。因此,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脑组织的正常供血。
7.关注血液成分的变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烟酒刺激等都可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减少脑组织供血。
8.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物:肠溶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对血液循环有好处,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缺血的发作。
9.酌情使用应用血管扩张剂。
10.检测脑循环,必要时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欺负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