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屏幕真能填平教育鸿沟?多校因效果不好停办
发布时间:2018-12-1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技术能填平教育资源沟壑吗?
近日,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媒体报道刷屏朋友圈。
故事并不复杂: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头牵着的是成都七中这样的名校,30多个国外名校,70多个清北;一头牵着的是众多贫困地区的高中,这些学校要么是“零一本”,要么一本只有“个位数”。
技术带来的改变,最直观的当然是贫困地区高中成绩的提升,他们中间会有更多的人获得进入大学的机会,学校的升学率也会好看得多。而更深刻的改变,恐怕还在于此举直接打开了这些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孩子们的视野。这些最远只到过县城的学生们,围观七中同学国外游览,“分享”别人有才艺、有情调的生活。
这样的“植入”固然有些粗暴,据披露,与七中“同频”之后,巨大的差距一度让同学们难以接受。然而,这并无损于贫困地区、穷孩子实际受到的惠泽。
比如,他们能顾获得名校第一手、精准的学科信息,从而矫正了以往过于粗放、零散、无目标的散养式教学。小而言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找到学习目标;大而言之,则关乎人生诸般可能性的开启。
又如,即便是外部信息的介入完全超越了贫困地区学生的理解,但这种介入依然具有拓荒意义,而教育的改变恰恰在于其超前性。何况,围绕着一块屏,动员起来的实际上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应急响应,而改变也必然是整体性、全方位的。
至于有人担心直播会在当地制造新的不公,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与《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这篇互为补充的,另一篇同为贫困地区中学直播名校课程的文章提到,能够进直播班的学生都是挑出来的尖子生,从原本有限的资源中再切出最大的一块给直播班,确实不公平。但现实地看,这似乎也无可厚非,至少不该求全责备。首先,资源有限,必然有所选择,而当地那些尖子生则成了观测改革效果的最佳样本;再者,即便是挑出这样一个直播班,在生源质量急剧下降的地区,已属难得。
事实上,因与果混为一体,正是边远地区教育凋敝的真实写照。一方面,教育质量不高导致生源越来越差,优质生源流失也十分严重;另一方面,每况愈下的生源也难以支撑起教育的振兴,从而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一块屏幕真能填平教育鸿沟?多校因效果不好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