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浦东,改革开放尽显“上海风度”
发布时间:2018-12-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1990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这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浦东新区。
28年过去,制度在这里突破,方法在这里创新,纪录在这里改写,经验在这里成型。浦东用上海人特有的国际范儿,敢闯敢试,培育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展现出改革开放的“上海风度”。
最大气优雅的城市,承担起中国对外开放区域战略转移的重任
在中国人心中,上海一直是大气优雅、繁华昌盛的代名词。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上海,却早已不复“东方巴黎”的荣光。
1980年10月3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文章《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列举了上海经济指标在全国的10个第一,但是城市建设却有5个“倒数第一”:城市人口密度之大,为全国之“最”;人均绿化面积仅0.47平方米(像一张《解放日报》那么大)。建筑之密,厂房之挤,道路之狭,绿化之少,均为我国大城市之“最”;上海市区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居住面积为4.3平方米,4平方米以下的缺房户有91.8万多户,占全市户数60%左右,缺房户比重之大,为全国之“最”;上海平均每万辆车一年死亡人数为42.5人,车辆事故为全国大城市之“最”……对上海来说,它急需开辟一个新的城市功能区,建设“新上海”,减压“老上海”。
而此时的中国也面临严峻挑战。上世纪80年代末,国际风云急剧变幻,中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国际关系等方面遭遇重重困难。当时,世界的目光更多聚焦在深圳等改革开放的特区上。虽然南方边陲的深圳经过10年发展,以年均经济增长26.9%的速度创造了深圳奇迹,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前景如何,世界依然充满疑虑。中国需要找到更强有力的支撑点,撬动改革开放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发展。这个支点在哪里?邓小平把目光投向了上海,投向了黄浦江之东。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把浦东推向了我国改革发展、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对中国来说,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这意味着,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南向北转移,这又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转移。
可是,当时的浦东没有资源,只有一片空地,怎么吸引全球资本?
最洋派的城市,营造出国际范儿的投资环境
幸运的是,海外资本对上海不陌生。这个中国最洋派的城市,一度遍布着喝咖啡、开派对的老克勒。然而,这份时髦的上海滩印象只属于浦西。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1990年5月3日,这个日子可以说是新浦东的诞生日——当天,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在浦东大道141号挂牌。定下这个门牌号,就是因为“浦东开发一是一、二是二,一步一个脚印,要实事求是”。在一间只有4张木桌子的办公室里,浦东决定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设计制度,面向全世界打开大门。
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正式设立,拥有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
美国赫克公司就落户在此。赫克中国总经理姚雪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保税区替公司省钱省力。“我们一台机床售价100万元到300万元,都需要完税后再销售,如果公司先垫付税款,每台机器至少要压30万元到100万元,资金压力非常大。而园区采取保税政策,机器只要进来,再直接发走就可以,不占用资金。”更让姚雪满意的是园区有“分批进区、集中报关、先进后核”等政策,帮助企业省了很多力,“要不然机床的上万个零件每次都单独报关,太繁琐了”。
海运直通、外汇自由结算,适合高净值的大型设备,再加上完善的上下游配套,让外高桥保税区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家跨国机床企业入驻,区内95%以上是外资企业,成为全国进口机床厂商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以外高桥保税区为起点,浦东逐渐发展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板块,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全国第一,海港空港口岸具备世界级枢纽保障能力,跨境资源配置功能持续提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企业的业务也从两头在外的加工销售逐渐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研发、服务、结算中心、融资租赁等知识密集型的业务需要更宽松更便利的贸易环境,对自由贸易区的渴望自然萌芽。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海外资本期待着能够在浦东获得更宽松的准入门槛。2013年9月30日,上海自贸区公布了18大类190项“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在全国首创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
5年来,这张负面清单不断瘦身,2014版减少到了139项,2015版减少到了122项,2017版减少到95项,2018版仅剩45项。配合负面清单,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2014年先后出台两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前不久,又出台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25项新措施。
国际化的贸易监管制度和投资管理制度,让浦东成为了全国投资环境最具国际范儿的地区,也为浦东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有2620个项目落地浦东,融资租赁、工程设计、旅行社等行业的扩大开放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落地企业中涌现出一批首创性项目,包括中国第一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第一家外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第一家外商独资游艇设计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等。”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翁祖亮介绍,28年来,浦东累计吸引实到外资789.9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10家在浦东设立了机构。
这是上海陆家嘴一景(2017年5月14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丁 汀摄
最开放的城市,创新了“敢闯敢试”的放管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