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专访李德毅:人工智能 从“招手”到“握手”

发布时间:2018-12-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专访李德毅:人工智能 从“招手”到“握手”

  李德毅

  天津北方网讯: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语疗(聊)机器人、太空机器人……这些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场景,正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12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拨冗来津,在天津礼堂对我市8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专题讲座。其间,天津日报记者对李德毅院士进行了专访。

专访李德毅:人工智能 从“招手”到“握手”

  人工智能机器人

  人与机器人共舞

  人类始终是领舞者

  天津日报:如今,人工智能走出了实验室,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里,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但是却很难说清楚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请您为大家科普一下。

  李德毅: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拓展史,是人类劳动工具的发展史。人类走过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已经进入到用“智能”作为当今社会时代印记的新阶段──智能社会。在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是基于物质和能量的动力工具,今天,劳动工具转向了基于数据、信息、知识、价值和智能的智力工具,人口红利、劳动力红利不那么灵了,智能的红利来了。所以全球普遍关注人工智能,是正常的事情。

  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构筑围棋脑、驾驶脑、翻译脑等,AlphaGo战胜了人类围棋冠军,无人驾驶已经走了1000万英里,所以,我们对人工智能要有敬畏之心,既不要认为机器人就在人类之下,也不要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人类的威胁。我认为,在人与机器人共舞的时代,毋庸置疑人类始终是领舞者。

  那么,人工智能的内涵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脑认知基础,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人脑使用各层次构件,包括分子、细胞、神经回路、脑组织区实现记忆认知、计算认知、交互认知等活动,以及如何模拟这些认知活动。

  第二个是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研究脑的视知觉以及如何用机器完成图形和图像的信息处理和识别任务,如物体识别、生物识别、情境识别等,“刷脸”就是其中的典型。

  第三个是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研究自然语言的语境、语用、语义和语构;大型词库、语料和文本的智能检索,语音和文字的计算机输入方法,词法、句法、语义和篇章的分析,机器文本和语音的生成、合成和识别,各种语言之间的机器翻译和同传等,尤其是计算语言学和语言数字化取得巨大成功,例如聊天机器人、人工智能写作等,形成一大批井喷成果。

  第四个是知识工程,研究如何用机器代替人,实现知识的表示、获取、推理、决策。包括机器定理证明、机器博弈、数字图书馆、知识图谱等大型知识工程。

  还有一个外延是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这有很多方面的应用,如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疗与康健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太空机器人及智能商务、智能教育、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等。

专访李德毅:人工智能 从“招手”到“握手”

  VR演示

  要向全世界展示

  “中国人工智能的贡献”

  天津日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1981年就成立了,这也侧面说明我国人工智能研究早有历史,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咱们中国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李德毅:“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华人学者对人工智能的觉醒,是与世界同步的,并不迟钝。人工智能协会成立时,是靠近世界观以及哲学问题的社会科学,而非自然科学。我们也是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在潮起、寒冬的曲折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比如,王选研制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我们的汉字印刷洗尽“铅”华,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还有数学家王浩,被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授予第一届“数学定理机械证明里程碑奖”,其实他从1953年就开始研究计算机理论与机器证明了。还有我们的名誉理事长吴文俊老先生,拿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的最大贡献就是数学机械化,让外国人跟着中国人跑……所以说,中国人工智能的昨天是值得骄傲的,要把人工智能作为“换道超车”的好时机。

  如今,智能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智能科学与技术,对于经济繁荣、国家安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起到加速器的作用,有迫切的普及与认识的需要。

  明天就看我们的今天了,如果各行各业都得不到实惠,老百姓没有获得感,说得再好也不行。所以我们希望到2030年、204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可以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贡献,咱们一起努力。

专访李德毅:人工智能 从“招手”到“握手”

  自助借书系统

  直面解决现实问题

  带来更多获得感

  天津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您觉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如何为行业发展助力赋能,惠及更多老百姓?

  李德毅:首先要分析人工智能这场革命与工业革命有何不同,我认为,人工智能以润物无声的柔软改变整个世界,不是大喊大叫、惊天动地的,而是悄然无声、一点一滴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说家用机器人,既可以作“叫醒机器人”,还可以帮我们点播电视,甚至说不定从你旁边过去的那辆车,就是自动驾驶的;给你送来的快递,就是智能自动分拣的。

  不过,人工智能有时候也会出现“能用不好用”的问题。“能用”说明确实带来了改变,“不好用”说明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拿语音与机器自然交互来说,是不是谁的命令都能执行啊,如果我是家里的主人,那么客人说行不行,这就涉及一个语音识别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在噪声环境下能不能听得懂,人工智能做到“选择性注意”还比较难。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专访李德毅:人工智能 从“招手”到“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