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武俠江湖漸遠俠之大者不再
发布时间:2018-12-2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標題:金庸逝世:武俠江湖漸遠 俠之大者不再
據金庸身邊工作人員確認,著名作家金庸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華山論劍終成絕唱,金庸全集再無續集。
這是2007年6月18日,金庸應邀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金庸其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
金庸,原名查良鏞,是香港著名的報人和社會活動家,也是享譽國際的文學家。金庸1924年3月10日在浙江省海寧縣出生,上世紀四十年代后期移居香港。1955年,金庸在《新晚報》連載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后,受到讀者熱烈歡迎。在寫作武俠小說的17年中,金庸筆耕不輟,共寫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作品,直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后宣布封筆,不再寫作武俠小說。
拼接圖片:香港金庸館內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新華網 張晴 攝)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金庸的武俠小說在華人世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金庸也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14部作品書名連綴成詩,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分別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雕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另一部短篇《越女劍》未在此詩之列。
金庸與香港:事業主場 人生舞台
1948年,在上海《大公報》工作的金庸調往剛剛復刊的《大公報》香港版工作,這次工作變遷令金庸與香港結下了不解之緣。
金庸南下香港,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半個世紀。事后回過頭來看,金庸不禁感嘆命運的神奇,他說:“就差這麼一點,可能就來不了香港,人生的命運可能就會完全不同。”
“金庸”這個筆名,是在香港誕生的。1955年,查良鏞以筆名“金庸”在《新晚報》連載首部小說,其后一直以“金庸”為筆名在港寫作武俠小說,開創了新派武俠新的氣象。
1957年,金庸進入香港長城電影公司工作,創作了多個劇本。1959年,金庸在香港創辦《明報》,以筆為刀寫下萬篇政論文章。而作為社會活動家的金庸,畢生心系國家、愛國愛港,為促進“一國兩制”事業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金庸武俠小說被改編為各種電影、電視、電台廣播、舞台劇作品,還為潮流電玩和文創產品提供了豐富素材,對香港文化發展影響巨大。
資料圖:2017年3月拍攝的香港金庸館。(新華網 張晴 攝)
2017年2月28日,香港首個以金庸為主題的常設展館“金庸館”在香港文化博物館揭幕。展覽通過300多項展品,向公眾展示金庸武俠小說的創作歷程。部分珍貴展品由金庸及其家人提供,作長期展出之用。
金庸武俠的英雄: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資料圖:香港金庸館的“俠之大者”。(新華網 張晴 攝)
武俠,是金庸小說永恆的主題。《神雕俠侶》中郭靖在襄陽城危若累卵時對楊過說的“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是點睛之筆,一語道盡金庸筆下武俠的真諦。
堅守襄陽城的郭靖,信守民族大義,超越個人得失,令人無盡感佩﹔人生曲折坎坷、性格狂放不羈的楊過,用郭襄生日的“三件賀禮”(殲敵軍燒糧草)完成報國之舉,最終又用一粒石子打死敵軍統領,真正成為一代大俠﹔《碧血劍》中身負國仇家恨的袁承志救國無門,不禁讓人扼腕嘆息﹔《鴛鴦刀》結尾揭秘的武林秘籍——“仁者無敵”引人深思,仁愛與俠義精神貫穿金庸小說始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金庸武俠的愛情:問世間情為何物
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也是金庸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愛情遇上江湖,碰撞出了無數精彩火花。
《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郭靖黃蓉伉儷幾十年如一日的舉案齊眉、相濡以沫感人至深﹔《連城訣》中丁典和凌霜華用彼此的生命見証了這段絕望而真摯的愛情﹔《白馬嘯西風》結尾,李文秀口中“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平添悵惘﹔《書劍恩仇錄》中“金笛秀才”余魚同與駱冰的感情糾葛是“少年維特之煩惱”﹔《俠客行》中石清對閔柔忠貞的感情讓人擊節贊嘆﹔《越女劍》中阿青對范蠡若有若無的愛慕之意說盡少女心思﹔愛了楊過一生的郭襄,用峨眉派開山祖師的身份開闊了人生道路﹔最終為救心上人胡斐而死的程靈素,身上有著珍貴難覓的真心﹔而終其一生為情所困的李莫愁,吟唱著“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葬身火海,徒留一段江湖傳說。
除了愛情,張翠山與張無忌的父子之情,寧中則與岳靈珊的母女之情、喬峰段譽虛竹的兄弟之情、胡一刀和苗人鳳的傾心比武……種種情感或復雜或純粹,為讀者展現了不一樣的人性和情感江湖。
2018年10月30日,悲傷的消息傳來。江湖漸遠,大俠不再,一個時代落幕了。
(編輯:張晴 根據新華社、大公網等綜合整理)
(責編:鄒菁、吳亞雄)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金庸逝世:武俠江湖漸遠俠之大者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