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风云变幻记录历史瞬间(寰宇·我们见证)
发布时间:2018-12-2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2018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人民日报社驻外记者在世界各地,记录历史瞬间,感受发展力量,传递中国声音,展现时代变迁。过去一年,全球多次进入“中国时刻”,我们在第一现场,见证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24小时,365天,我们一直行走在采访路上。一段段感言,虽然只有寥寥数百字,却记录着一段段心路历程,请一起分享我们的所见与所思。
“马克思主义仍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强
5月5日上午,上千人聚集在德国小镇特里尔的市中心广场,见证了中国赠送马克思青铜雕像揭幕。
在特里尔2000多年的历史中,马克思无疑是最著名的人物,当地人一直将马克思视为“特里尔最伟大的儿子”。雕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欧洲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发现”。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德国全年举行了300多场主题活动。
纪念活动得到了德国从联邦到州政府的大力支持。用当地官员的话说:“纪念马克思不仅仅是特里尔一座城市的事情。”
“马克思诞生200年后,马克思主义仍具有重要意义。”德国左翼党议员里克辛格如是写道。“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促使人们从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去寻求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资本论》销量大增也并不令人惊讶。”马克思故居特展的总结语写道。
这或许可以解释,德国大众银行董事会为何会在今年组织员工召开有关马克思的报告会。
诚如德国《曼海姆晨报》所言:毫无疑问,没有多少人比马克思更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实现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仍然应该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也是砥砺我们前行的力量。
新变化 新战略 新成果
本报驻朝鲜记者 莽九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朝鲜的最深感受就是这个国家正在发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
朝鲜积极主动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使半岛局势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也在国际社会引发积极反响,改善和提升了国际形象。2月,朝鲜派出代表团参加韩国平昌冬奥会,拉开了半岛局势转暖的序幕。3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首次出访选择了中国。5月、6月他再次到访中国。中朝领导人的3次会晤,开启了中朝关系发展新篇章。
4月,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首次在板门店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随后,两人又于5月和9月举行会晤,双方共同签署《9月平壤共同宣言》。
6月,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朝美在任领导人历史上首次会晤,并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同时,朝鲜在内政方面也进行了重大变革。在4月举行的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上,金正恩提出了“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路线。
如今,在平壤街头,能看到工人们在各处忙碌施工,一栋栋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也能看到新店铺相继开张,新商品陆续上架;还能看到人们的衣着正变得鲜亮多彩。在过去一年中,记者能清晰地感受到朝鲜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在不断改善和提升。
朝鲜的积极变化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有关各方应采取积极行动,推动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缓和,为半岛和平与繁荣而努力。
携手迎来和平曙光
本报驻韩国记者 马 菲
用“风云变幻”来形容朝鲜半岛局势,可谓再贴切不过。去年还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今年初却突然出现“巨大转折”,为世界带来一系列惊喜。
在2月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韩朝两国代表团挥舞着“朝鲜半岛旗”携手步入会场,久违的一幕让多少人泪湿眼眶;在4月板门店举行的韩朝领导人会晤上,双方领导人牵手跨过军事分界线,历史性的一刻让新闻中心里的各国记者欢呼不已,许多韩国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时隔近3年再度举行的离散家属团聚活动中,分离六十余载的至亲此生终得相见,紧紧握住的双手唯愿再也不松开……
这一幕幕场景让我想起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手拉手》,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不仅传递着和平团结的奥运精神,也印证了朝鲜半岛的今天。
不管朝鲜半岛局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一位韩国专家说:“半岛局势缓和离不开中国的长期努力,中国在半岛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事实也证明,中国提出的“双暂停”倡议和“双轨并行”思路,已成为推动半岛和平进程的最佳方案。
一位亲历过朝鲜战争的老人说:“我们是同一个民族,早就应该停止对立,团结起来,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情之切,痛之深。正因为深感民族分裂带来的伤痛,半岛人民才更加渴望和平。
浩劫过后迎接重生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李 潇
冬日里的大马士革,天气时常阴晴不定,街道也略显萧索。不过,位于核心地段的国家博物馆里却是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既惊叹于藏品的巧夺天工,也享受着久经战火之后难得的平静。
叙利亚国家博物馆已有近百年历史,收藏了近10万件珍贵文物。2012年,为保护文物免遭战火破坏,博物馆暂时关闭。2018年10月底,大马士革安全形势趋稳,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不过外围保留了一部分隔离墩。
当地高校历史专业的师生都把重新开放的国家博物馆视为课外学习的重要基地。发现了记者这张东方面孔后,大家纷纷热情地当起了讲解员。大马士革历史文化学院大三学生艾米娜兴奋地说:“这里是一座知识殿堂,战争却把我们长久地隔离在了大门之外。博物馆现在重新开放了,我们都迫不及待前来参观,一次、两次……感觉来多少次都看不够!”
看着艾米娜和同学们的欣喜笑容,我深深感受到叙利亚人民对自己国家历史和传统文化发自肺腑的热爱。如今的大马士革,虽然夜间偶尔还会有零星枪声,但相较从前,安全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叙利亚境内局部地区仍有冲突风险,恐怖袭击也时有发生,但发展与重建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叙利亚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虽伤痕累累但已决心踏上重建之路的叙利亚,在文明光辉的沐浴下,正以勃勃生机重铸昔日的辉煌,也彰显着未来发展的动力与决心。
梦想让为之努力的人了不起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晓东
2018年世界杯期间,32支绿茵劲旅在俄罗斯上演的球技与意志的比拼令人难忘。虽然举起大力神杯的只有一支球队,但球员们追求梦想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亲历风云变幻记录历史瞬间(寰宇·我们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