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家园”共建“乐园”共享“校园” 以“三园”建设探索片区融合式治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9-01-1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城社区
青城社区地处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北部,世界遗产地、AAAAA级景区青城山核心区域,旅游资源富集。旅游高峰期,辖区内常住人口数和流动人口数达5万人。社区聚焦群众关注点、理清管理混杂点、突出发展症结点,以建立“片区党务联席会议”“片区治理联系会议”双联统筹形成片区治理引领力,以“一中心十工坊”构建青城人家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亲立方”,探索城乡新型居住生产模式下的治理模式,辐射带动片区发展再升级,极力将和乐、青城和青景三个社区混合安置区“青城人家”片区打造成为群众的“家园”、游客的“乐园”、旅游从业者的“校园”。
聚民声,全方位构筑群众贴心“家园”。片区因拆迁导致多社区群众交错而居,行政管理边界已然消失,出现管理混乱,群众办事难,城镇管理无序等顽疾。对此青城山镇一是以双联体系建设推动民意桥梁构建。设立“众益工坊”,整合片区内多元化党务工作和治理工作主体,构建片区党务联席会议与片区治理联系会议,通过周例会、月研究、季终结,统筹部署、科学计划、倒逼落实,合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二是以服务模式创新拓宽群众办事渠道。构建“便民工坊”,结合片区老年群体为主的实际推行“向前延时服务”,实施不区分事项接件、派件代办、网格员送件上门的“只跑一次2.0”模式。三是以科技手段运用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率先在AAAAA级景区青城山周边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奥北环保科技公司,建设自动化垃圾回收站,用市场手段推动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保护世界遗产地生态环境。在多措并举下现已解决片区院落党组织全覆盖、旅游秩序维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7大方面13项热点问题。片区接件办件数与同期相比提升20%,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片区内已经规划建设奥北自动化垃圾回收站6个(已建成1个),城镇综合环境治理成本明显降低,整体形象换新颜,群众满意度创新高。
强服务,立体化建设游客多彩“乐园”。片区游客众多,现仅对过境游客提供相关服务,针对旅居游客、候鸟游客的服务存在缺失,流动党员没有归宿感,导致满意度不高。对此青城山镇一是以游客微中心打造游客服务精细化。建立“兴业工坊”,集成特色旅游资源,为片区游客提供接地气的咨询服务。挖掘区域内生活行业工作标兵,打造“全能保姆”队伍,为旅居游客提供日常必需服务。二是以党员驿站实现流动党员不离队。建立“睦邻工坊”,在给流动党员提供服务咨询的同时,定期发布任务,实行心愿认领,随时随地给予组织关怀。三是以传承文化给予游客体验厚重感。以“手作工坊”为载体,提炼汇集众多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游客共享青城文化发展成果。现已给予旅居游客家政、物流、修车救援等服务60余次,片区流动党员双报到70余人次,游客微心愿认领23个,发动志愿者服务30次。为游客提供青城道茶、青城武术和马椅子等非遗文化体验教学13堂。片区旅游服务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化商旅生态型社区魅力得到进一步彰显。
明载体,多维度打造旅游从业者共享“校园”。片区旅游开发较早,农家乐野蛮生长、无序发展,加之长期未提档升级,导致旅客意度不高。不符合青城山旅游发展定位,更不符合率先建设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要求。对此青城山镇一是以产业联盟汇集行业发展向心力。为加强行业合作交流,强化行业自律,引导建立青城山精品民宿联盟,逐步构建起政府引导、联盟指导、企业主导的运行机制。二是以民宿学院提供结构优化原动力。打造由“论道、思维、饕餮、静馨”四个工坊组成的青城山民宿学院,构建大咖师资库,就经营理念、服务礼仪及客房布置等方面提供可体验、可参考、可复制的实战经验,为农家乐转型提供平台支撑。三是以校地合作激发产业改革生命力。构建“众创工坊”为属地高校(成都东软学院)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依据学院信息科技化方面的优势,开发量化考核、评星定级产品,帮助农家乐找准发展方向,助力二次创业。青城山镇现已形成坐忘森林、向东慢生活馆、五柳山庄等25座网红民宿,并通过精品民宿联盟、民宿学院新孵化特色民宿4家,倒逼部分低端农家乐提档升级,精品旅游住宿集群正稳步形成,片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极大丰富了片区乃至全市旅游行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