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直面“春节焦虑”
发布时间:2019-02-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春节是团圆喜庆的日子,然而如今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过年回家却是一件既期待、又抵触的事。期待的是能见到许久未见的父母亲友,看到亲切熟悉的老家街巷,吃到魂牵梦萦的故乡美食;抵触的是那些让人困惑费解的陈规旧矩,与不熟悉亲戚间的尴尬社交,以及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在这种矛盾情绪的支配之下,“春节自救指南”等带有调侃和吐槽意味的社交攻略火爆朋友圈,各种“对抗套路”“装腔妙招”“防拷问神器”屡屡成为社交网站上的传播热点。
春节焦虑症还有千万种案例,被催婚、被催生、被问收入、被问事业、被强迫做许许多多事……春节焦虑症的大军日益壮大。
本应是释放善意、维系情感的温馨对话,却成了席卷青年群体的社交焦虑,其中的“温度差”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无奈。其实即便是那些最热衷于转发吐槽“春节困境”的年轻人而言,也未必感受不到闲话家常蕴含里的关心与问候,只是对于那些触碰敏感、触犯隐私的过度热情,着实难以把握分寸,做出恰到好处的正确应对。这既是日常行为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差异使然,更凸显出文明理念上的冲突和价值取向上的代沟。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家族成员间的关系缺乏明显的边界,往往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的方式来显示亲密、交流情感,个人的婚姻状况、工作收入、职业发展都属于“家庭事务”的一部分。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当代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比以往的传统社会更加尊重人们的隐私和情感需求,给人们一些自我保留的空间。在崇尚自由、追求自主的年青群体看来,这些更多属于个人选择的自由,不希望家族长辈过多地关涉其中。若是两方都认为自己的观点和行为理所当然,并无不妥当之处,矛盾和冲突也就难以避免。
如此看来,年轻人的“春节焦虑”并非无解的难题,不过是需要家庭成员之间多一些理解、尊重和沟通。被动逃避只会掩盖问题,勇敢直面才能弥合裂缝。遇到语言和观念上的冲突,不妨秉持礼貌和善意表明态度,即便无法取得共识,至少也别产生龃龉。如果彼此之间的交流都能少一些虚伪无趣的套路攀比,多一些发自本心的真诚问候,那么难得的团聚一定更温暖,醉人的年味儿也会更醇厚。春节焦虑症也会在理解和沟通中悄然化解。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何妨直面“春节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