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断供」的 ARM,华为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9-05-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愈演愈烈的华为事件又出现了新变化。
来自英国 BBC 的消息称,知名芯片设计公司 ARM 已经暂停和华为所有的业务往来,同时也命令员工不得与华为及其子公司展开技术讨论。

该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多方讨论。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没有了 Android,华为还能通过 Google 的开源项目继续维持手机系统的迭代;而如果这次 ARM 彻底「断供」,则会对华为的芯片业务造成巨大影响。
为什么 ARM 如此重要?
只要造手机,你就没法忽略这家芯片公司
或许你曾经听说过这家公司的名字,但即便是闻所未闻,你正在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是数码相机等设备,或是一些你想不到的消费电子领域,其实都有 ARM 的身影。
这家来自于英国的技术公司,掌握着不少电子设备「大脑」中最核心的部分 —— CPU 芯片里的指令集,它是一颗处理器所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总和,也是处理器运行的关键。
而除了指令集,生产一颗 CPU 芯片自然也会有对应的硬件规格,它被称为「指令集架构」,而 ARM 带来的就是「ARM 架构」了。

▲ 图片来自:CNET.com
另一家拥有指令集设计能力公司是英特尔。如今 PC 市场中大部分笔记本或台式机设备,都使用来自英特尔的处理器,同样是因为英特尔掌控了这些芯片的核心,即「X86 架构」。
不止是设计部分,英特尔还包揽了芯片的生产和销售的环节,直接推出成品 CPU,也就是说你只能通过英特尔才能买到这个架构的芯片。
对英特尔而言,这不仅让它掌控了整个 PC 芯片市场,也能让自己获得最多的利润。
但 ARM 和英特尔不同,它并不直接参与芯片制造,而是会把芯片设计方案、使用许可授权给其它公司使用,再赚取授权费用,意味着 ARM 并不掌控整个芯片生产流程。
这也是 ARM 聪明的商业策略,简单理解就是「身为裁判员却不会下场踢球」,它只要管设计就行了,而不用耗巨资去建造晶圆厂,还得考虑市场销售问题。

加上 ARM 架构拥有的低功耗特性,更适合现在的移动设备使用,所以高通、三星和联发科等芯片制造商生产的 ARM 架构芯片也获得了手机厂商们的支持,ARM 等于间接拿下了一个远比传统 PC 市场庞大的领域。
2016 年,日本软银耗资约 320 亿美元收购了 ARM,当时有分析师就认为,软银 CEO 孙正义看中的正是 ARM 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所具备的潜力,届时,它将被视为连接万物的通用接口而存在。

▲ 图片来自:Digital Trends
和三星、高通一样,华为很早就获得了来自 ARM 授权,生产基于 ARM 指令集的处理器,同时也会用到 ARM 提供的架构技术。
早在 2009 年,华为海思麒麟发布了一颗名为 K3V1 芯片,当时采用的就是 ARMv5 的架构技术,这也是华为首颗面向智能手机的芯片。
现在华为 P30 系列使用的麒麟 980 芯片,则是基于 ARMv8 架构开发的。作为业内首颗商用 7nm 制程工艺芯片,整体水准已经可以媲美高通苹果的同类产品。
除了运用在智能手机上的麒麟芯片外,华为还有面向 5G 终端使用的通信芯片,以及面向服务器设备的鲲鹏芯片等,也均涉及到 ARM 架构的使用。

但这种授权也不尽相同。以高通最新的骁龙 855 芯片为例,它在 CPU 部分的 Kyro 架构,其实基于 ARM Cortex-A76 公版架构微调而来;至于苹果只供自家使用的 A 系列芯片,则早已经脱离了公版架构,算是自己画图纸,但依旧支持 ARM 的指令集。
而目前华为的麒麟芯片,仍然基于 ARM 的公版架构进行设计生产。
虽然这并不存在优劣之分,但非自研架构,意味着华为仍然要和 ARM 保持紧密联系,也很难绕过它进行调整。
它就像是盖楼,如果连图纸都没有,地基也无从打起,之后的楼层搭建乃至是装修工作更是虚无缥缈。
可这恰恰是现在华为所遭遇的问题。ARM 选择了「断供」,华为就需要从指令集和架构开始设计芯片,可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到的事。
《连线》杂志便发表评论说,这相当于是告诉可口可乐,不允许它使用碳酸水原料一样。
比制造芯片更重要的,是华为无法完全摆脱全球分工的现状
本次事件还有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即 ARM 身为一家英国公司,接受了日本的收购资金,为什么要听命于美国的政策?
这是因为 ARM 的芯片设计方案中包含了「美国研发部门的技术」。
依照禁令规定,一家位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公司,只要有 25% 的原料或技术源自美国,那么就会受到管制影响,问题在于这 25% 的比例应该怎么计算。
日经新闻此前就曾报道称,德国英飞凌暂停了和华为的业务往来,但随后英飞凌回应称,交付给华为的绝大多数产品不受管制法律的限制。
有类似情况的厂商还有台积电。根据《天下杂志》的报道称,台积电出货给华为海思的产品,源自美国的技术低于 25%,所以也不受出口管制令的限制。

▲ 图片来自:unsplash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哪怕你说 ARM 只是一个画图纸、给方案的公司,它也很难摆脱更上游供应商的技术,关上门自己解决。
就算在半导体产业之外的很多领域,我们也能找到成熟的全球分工例子。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需要自己包揽所有的环节,实话是也没有那个必要。
强如全球半导体的领先者英特尔,在生产和制造 PC 处理器的过程中,其晶圆研磨、封装基板、树脂、焊接、散热器和光刻系统等部分,也都在使用来自日本、荷兰、韩国等地区工厂的材料技术,这些源头公司建立起来的绝对优势,是很多单纯的组装厂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就算你在手机发布会上看不到这类公司的名字,手机生产过程中也少不了它们。

▲ 图片来自:Reuters
最终,做图纸的人,设计芯片的人,生产芯片的人,将芯片放在智能手机里的人聚集在一起,才有了在手机内部的一颗颗不到拇指大小的芯片。芯片产业是智能手机制造过程中最好的分工合作产物代表。表面上看着不起眼,背后其实牵扯着多方利益。
但换个角度来说,这种分工模式也显著降低了中小厂商的准入壁垒,并促使整个移动产业获得更大范围的发展。
所以,比起遭到了某一家关键厂商的「断供」,华为面临的更直接问题,是被以美国为代表的供应商扼住了喉咙,它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 ARM 的官方声明中,该公司称会「遵守美国政府制定的新规定」,同时也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一现状,继续保持与华为海思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随后华为发言人也表示,华为依旧重视与合作伙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认识到,由于出于政治动机的决定,其中一些合作伙伴承受着压力:
「我们相信这一令人遗憾的局面能够得到解决,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继续向全球客户提供世界级的技术和产品。」
事情并非毫无转机。一位供职于 ARM 的员工在接受 BBC 采访时表示,不排除在美国的 90 天临时许可之下,ARM 是否会选择暂停或是延缓这项决策的执行。
至于华为这边,任正非接受《财新》采访时则表示,已经购买了 ARMv8 的永久授权,所以华为仍可以自主生产基于该架构下的处理器芯片,不受本次「断供」的影响。
至于未来该怎么走,现在还很难说。
如今,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华为可以在部分环节找到同等品质下的替代方案,但无论如何,供应链条的调整需要重新投入成本,自研技术的开发也需要时间。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比起「断供」的 ARM,华为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