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絕“保姆式”扶貧和“養懶漢”?
发布时间:2019-06-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攻城拔寨階段,如何進一步完善脫貧長效機制,持續激發脫貧主體內生動力?近期,國務院扶貧辦、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扶貧扶志行動的意見》。《意見》強調扶貧扶志,改進幫扶方式,杜絕“保姆式”扶貧,杜絕政策“養懶漢”。
這是扶貧工作思路和重心的新調整、新變化。
“保姆式”扶貧損害扶貧成果和脫貧質量
脫貧攻堅以來,廣大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信心、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高,扶貧扶志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是,仍有一些貧困群眾脫貧主體意識淡薄,“等靠要”思想突出,安於貧困,爭當貧困戶,“蹲在牆根晒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這已經成為扶貧路上難啃的“硬骨頭”。
除了貧困群眾自身思想上的惰性,一些地方的幫扶方式也存在一定問題。部分扶貧干部把扶貧工作理解為送錢送糧送物,又大包大攬,讓貧困群眾成為被動的扶貧接受者,內生動力不足。
精准脫貧政策使幾千萬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子,也讓部分貧困戶患上了補助扶持“依賴症”,同時讓不少非貧困戶出現心態不平衡的問題。
社會輿論紛紛呼吁,扶貧不能“養懶漢”,幫扶政策要改善。
擺脫思想貧困,強化精神幫扶
下有所呼,上有所應。此次13部門文件全新布局扶貧扶志工作。《意見》指出:扶貧扶志工作應更加注重培育貧困群眾主體意識,注重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提升貧困群眾自身的造血能力。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相對於物質貧窮,精神貧窮更可怕。相對於“立竿見影”的物質上的扶貧,精神上的扶志更為艱難和曲折。
如何在保障物質扶貧的同時,強化精神幫扶?《意見》要求基層大力弘揚“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等精神,幫助貧困群眾擺脫思想貧困、樹立主體意識。運用好農村“大喇叭”、村內宣傳欄、微信群等平台,組織黨員干部、技術人員、致富帶頭人、脫貧模范等開展講習。
為防止精神貧困代際傳遞,《意見》特別提出,扶志教育尤其要重視對青少年的針對性教育,讓青少年養成勤勞向上的好習慣、好觀念,依靠他們帶動家長共同轉變觀念習慣。
《意見》鼓勵開展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總結推廣脫貧致富成功經驗,發布脫貧光榮榜,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身邊人,形成自力更生、脫貧光榮的鮮明導向。
褒貶立場鮮明,獎懲政策分明。《意見》要求加強對不良行為的懲戒力度,開展高額彩禮、薄養厚葬、子女不贍養老人等摸底調查;探索設立紅黑榜,曝光攀比跟風、環境臟亂差、爭當貧困戶等不良行為。
改進幫扶方式,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能力
《意見》強調扶貧工作應減少簡單發錢發物式幫扶。除政策明確規定的現金發放外,扶貧工作原則上不得無條件發放現金。扶貧干部不得包辦代替貧困群眾搞生產、搞建設,杜絕“保姆式”扶貧,杜絕政策“養懶漢”。
產業是脫貧支柱。《意見》要求各地應完善產業扶貧獎補措施,鼓勵和支持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脫貧;採取勞務補助、勞動增收獎勵等方式,提倡多勞多得、多勞多獎;推廣自建、自管、自營等以工代賑方式,引導貧困群眾自己選擇、實施、管理、驗收項目;推廣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扶貧超市等自助式幫扶做法,鼓勵貧困戶之間或貧困戶與非貧困戶之間開展生產生活互助。
產業技能何處來?《意見》提出,組織貧困家庭勞動力開展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採取案例教學、田間地頭教學等實戰培訓,強化信息技術支持指導;突出培訓針對性和實用性。
近年各地技能培訓各顯身手,亮點紛呈。湖南永州市祁陽縣扶貧培訓中心根據貧困勞動力意願,為企業進行訂單式培訓;江西瑞金市葉坪鄉合龍臍橙專業合作社為散戶提供臍橙種植技能培訓;重慶城口縣明中鄉四合村將農業技術專家請到地頭為村民培訓農業技術。這些成功案例為開展扶貧扶志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啟示。(徐寧)
(責編:周倩郎、韓婷)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如何杜絕“保姆式”扶貧和“養懶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