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亩鱼塘数十万苗种 这个养殖基地每年有几千条人工刀鱼“上市”
发布时间:2019-06-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图片说明:市民想饱口福,只剩人工刀鱼可选。(摄影:汪伟秋,以下同)
东方网记者刘辉、刘昊、汪伟秋1月10日报道:随着野生刀鱼“禁捕令”的颁发,一些偏爱“这一口”的老饕未来再想一饱口福,可选择只剩下了海刀和人工刀鱼。刀鱼养殖难度何在?人工刀鱼与野生刀鱼口感上有没有差别?人工刀鱼是否具有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性?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位于奉贤区海边的这一全上海最大的人工刀鱼研究养殖基地。
图片说明:300亩的鱼塘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刀鱼苗种实现量产,2018年培育出26.2万尾
上海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距离海边不足1公里,养殖区域靠近入海河流。
记者在基地里看到,300亩的鱼塘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有的格子里填满了海水,有的用淡水养殖,大一点的刀鱼在露天的水塘里,还有一部分幼苗则养在室内水泥池里,池中放置着供氧和调节温度的设施。
“这样的环境是为了更好地模仿刀鱼洄游的生态状态”,苗种技术中心主任施永海告诉记者,中心成立于2008年,当时主要是为了填补海水鱼类养殖种苗的供应空白,所以选择了刀鱼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科研攻关。
图片说明:苗种技术中心主任施永海接受记者访问。
“从2008年开始研究刀鱼,我就基本住在了海湾镇”,施永海说,2011年,刀鱼野生亲本繁育苗种终于获得成功。2013年首次实现刀鱼苗种规模化生产,2018年中心成功培育出了26.2万尾苗种。“最新技术可以达到客户想要多少苗种,我们就可以提供多少。”
对于苗种的使用,中心有着严格的计划。据了解,每年大概7-8万的苗种增殖放流,这些苗种往往会被放流到长江口区域。
同时,技术中心还承担着刀鱼养殖的推广任务。每年约有5、6万条提供给养殖户,剩下一部分供应研究所自行养殖研究。满足了以上科研任务之外,如果还有多余的苗种,这部分养殖的刀鱼也会向市场进行销售。
施永海告诉东方网记者,“把部分养殖刀鱼投入市场,也是希望市民尝到我们培育的江鲜。至于达到扩大规模量产的状态,还需要实现饵料的科研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