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养殖基地年产150万只山鸡种苗和10万只散养山鸡
发布时间:2019-06-1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琼中山鸡”打响品牌攻坚战
“托养代管”让贫困户变“股东”享红利
丁保卫正在标准化鸡舍照料山鸡。通讯员朱德权摄
“咯咯哒……”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牙挽村的一片龙眼林里,一只只羽毛绚丽的山鸡扑腾着翅膀栖息在枝头,“鸡司令”丁保卫捧着一盆饲料刚刚俯身,无数山鸡便迅速围了过来。这里是琼中红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山鸡养殖基地,因为137户贫困户的抱团入股,如今养殖规模已发展至可年产150万只山鸡种苗和10万只散养山鸡。
与传统的“公司+合作社”的合作模式不同,红丰公司山鸡养殖基地通过实行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品牌运营模式,正立志打响“琼中山鸡”这一特色农业品牌。
南国都市报记者 李梦瑶
“五个统一”标准化养殖“琼中山鸡”打响品牌战
说起山鸡养殖,丁保卫可谓是自学成才的“土专家”,曾培育出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霸王岭山鸡”。2013年,他将事业版图扩张至琼中。“在考察了五指山、屯昌等中部市县后,我发现琼中的植被丰富,气候湿润,的确最适合山鸡养殖。”当年年底,丁保卫在红毛镇牙挽村盖起5间鸡舍,首批引进1000只山鸡苗,成立了琼中红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山鸡适宜粗放养殖,只要在雏鸡管理上多下一点功夫,注意防潮和防病,其实很好养。”从育种到出栏,丁保卫坚持“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标准化山鸡繁殖模式,也让这一只只藏身山林之间的琼中山鸡逐渐声名鹊起。
“以前是四处上门推销,现在是客户主动上门收购,往往还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山鸡主要通过电商、批发和零售等方式,销往海口、三亚及其他市县的各大酒店,每月销量可达5000-8000只,月收入达8万元左右。在丁保卫看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只是第一步,传统农业扩张发展的必经之路则是从“卖数量”过渡至“卖品牌”。“目前我们正在申请‘琼中山鸡’的商标,预计今年4、5月份即可完成注册。”
从质疑到抱团
贫困户变“股东”实现共赢
2016年初,正当红毛镇镇委书记黄才雄探索当地的产业扶贫路子时,发现红丰公司的山鸡养殖发展得红红火火,与红毛镇的扶贫思路不谋而合。“市场前景好,投入也小,很适合贫困户。”可让黄才雄和丁保卫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提出政府扶持贫困户每人3000元入股养殖基地、年底统一拿分红时,却遭到了贫困户们的集体反对。
“给钱我们自己养就行了,干嘛要放在一起养?”青山环绕下的牙挽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散养着数十只山鸡,或自家食用或饲养售卖,这也让贫困户们对合作养殖模式充满“不屑”。无奈之下,帮扶干部们和丁保卫只能挨家挨户“请”贫困户们来养殖基地考察,一次次向他们介绍抱团发展的好处。
“不都是养鸡吗?能有什么不同?”牙挽村村民王大爷按捺不住好奇心溜哒到养殖基地参观。“为什么你们养的鸡个头那么大,毛色那么亮?”“因为我们都是采用的科学养殖技术,而且鸡舍环境也比自己家养的干净得多,养出来的鸡自然又壮又漂亮。”丁保卫的一席话,让王大爷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2016年9月,红毛镇牙挽村、草南村、番道村的137户贫困户525人终于签下同意书,每户获得红毛镇政府扶持的3000元作为股金购买种苗,按照山鸡养殖周期4个自然月和保底成活率不低于80%的利润分成模式,入股红丰公司的养殖基地。“没想到不到4个月便领到了第一笔分红,要是自己养,指不定存活率多低呢!”2017年元旦前,牙挽村贫困户吉家益和其它136户“股东”一起领到了800元分红,让他欣喜不已。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模式,如今不仅让这137户贫困户摸索出一条低风险、高效益的脱贫致富新路子,也让红丰公司扩建成一个占地20亩、年产150万只“琼中山鸡”的种苗繁育基地。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琼中养殖基地年产150万只山鸡种苗和10万只散养山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