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让人“心动”的鱼:利润4
发布时间:2019-06-1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这是一条为数不多的市场价格依然坚挺、养殖稳定的鱼,怎么养?
文/图 水产前沿 李钒
“这么多年来,这条鱼的价格基本都在成本价以上。”
“养得好的话,利润有4-7元/斤,且规格越大,价格越高,一亩地赚2、3万不成问题。”
养殖户口中所说的鱼就是黄鳍鲷,又名黄脚立、赤翅、黄立鱼。因其适应力强,营养丰富,肉质佳美,价格走势平稳,成为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网箱和池塘长盛不衰的养殖品种。谈及黄鳍鲷的养殖,就不得不提起全国黄鳍鲷养殖最为集中的珠海,在当地,这条鱼让大家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黄鳍鲷
黄鳍鲷出鱼现场
近年来,随着黄鳍鲷养殖难度逐渐增大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也涌现出了很多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思路。有一个很好的迹象,笔者近日在走访珠海黄鳍鲷市场时发现,珠海地区的黄鳍鲷养殖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和生态化,利润基本保持稳定,其产品还大受香港和澳门收购商欢迎,走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平沙
黄鳍鲷混养斑节对虾,亩利润超2万
平沙是珠海近年转养黄鳍鲷最为集中的地区,多是以前的蟹农转养,但并没有沿用小林地区的精养模式,多是采用黄鳍鲷混养斑节对虾,效益可观且稳定,养殖顺利,亩利润可以做到超2万元,而且生态效益十分显着。
养了十几年黄鳍鲷的黄新修一直沿用这个模式,近年来为了提高出鱼规格,抢早市,在模式上也有所改变,采用放大苗低密度养殖模式:12月份购买6尾/斤的大苗投放,投苗密度为1500尾/亩,次年中秋节前后即可上市,平均规格达到6-7两。斑节对虾3月份左右投苗,投苗密度为5000-20000尾/亩。斑节对虾全程不投料,放养3个月后开始笼捕上市,平均亩产可达150斤左右,最大规格可达3两/尾,售价50-60元/斤不等,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留两个塘用于标粗小苗过塘,以提高池塘的周转和降低成本。
“要达到短平快的目标,最重要的还是饲料的选择。粤海黄鳍鲷料在市场表现十分突出,养殖效果好的包产达到18-19斤,而且养出来的鱼很压秤,抓鱼不掉鳞,说明营养配方很合理。而且养出来的鱼很压秤,抓鱼不掉鳞,说明营养配方很合理。”黄新修今年第一次转用粤海黄鳍鲷料,就被其出众的品质折服了。“使用粤海黄鳍鲷料最大的优势就是生长速度快,肝肠健康,我这批鱼放了3个月,现在产量估计已经翻了一番,一天能吃3包多料,中秋前后能达到7两左右,全程用药较少,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优势。”
除了选好饲料,黄新修还总结了成功经验
1、粤海富鱼康加糖发酵2天,用量1包/10亩,定期泼洒可有效稳定水质,氨氮和亚盐极少超标,其它动保产品的用量大大减少(黄新修的动保用量为500元/亩/年,低于行业水平);
2、长期使用粤海富鱼康拌料,促食明显,保证肝肠健康,有效降低死亡率;
3、饲料用水湿润半小时后投喂,可促进消化。投料后开启增氧机,让鱼有充足的溶氧去消化。
珠海黄鳍鲷养殖高手 黄新修
黄新修的池塘
轮捕轮放
黄鳍鲷高效生态养殖模式
珠海平沙的黄文全采用的是轮捕轮放的黄鳍鲷高效生态混养模式。黄文全一共有4口池塘共计80亩,两口大塘用于养成,两口小塘用于标粗。小苗标粗到50尾/斤时过到养成池,密度为5000尾/亩,同时套养斑节对虾,密度为2万尾/亩。先喂鱼料再喂虾料,当鱼达到4两以上规格时,开始陆续起捕上市,再视情况回补标粗苗。斑节对虾用笼捕上市,出虾一直持续到年底,期间不再补苗。这个模式三年才会清塘一次,不搭冬棚,通过大水面低密度养殖大规格鱼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全程几乎不用药,生态环保,目前在平沙地区广为流行。
黄文全总结了以下几点成功经验
1、选择优质的饲料。黄文全选用粤海黄鳍鲷料,整体生长速度快于业内平均水平;
2、巧用发酵料。大水面用药不易,且难以见效。黄文全采用全程拌喂粤海富鱼康发酵料的方法,起到了既稳定水质,又调节了肠胃功能的作用,一举两得。不但成本没有升高,反而还降低了。
“使用1包粤海富鱼康拌2包黄鳍鲷料(通常富鱼康和鱼料按1:5比例拌料投喂,可以加大富鱼康用量效果更佳),水质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减少其它动保产品的使用。而且鱼的生长速度要比别人快,抢料十分明显。”黄文全坦言,他今年已经用了80多包富鱼康,并带动了周边一大帮朋友使用。
黄文全的黄鳍鲷养殖池塘
黄文全为粤海饲料点赞
黄文全已经形成定期使用粤海富鱼康的习惯
小林地区的精养模式
13个月即可上市
传统的黄鳍鲷养殖不盖冬棚,整个养殖周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但近年来黄鳍鲷养殖利润有所降低,因此如果能错峰出鱼,赶在青黄不接之时上市,则可获得更高的溢价。目前小林地区有9成养殖户盖冬棚越冬,清明前后即可上市甚至清塘。相比其它地区的养殖模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谭书橱在小林养殖黄鳍鲷已有6年时间,见证了当地养殖模式的升级和变迁,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养殖方法:农历11月前后投苗标粗,标粗到50尾/斤时开始分塘,定塘密度为6000-8000尾/亩。为了提高大规格的比例,搭配了部分旧鱼一起养殖。次年搭冬棚越冬,第三年清明前后达到4两/尾以上的规格即可上市甚至清塘,养殖周期13-16个月。平均亩产3000斤左右。冬棚“赶超”模式能提高鱼的整体规格,而且能赶在消费高峰及南海禁渔期上市,鱼价更高,做到不仅“养得好”而且“卖得好”的规划。
谭书橱总结了以下几点个人经验
1、提前分塘。一般赶在5月份前分塘,可以避免高温期分塘的风险,而且提前分塘后早投料,可促进生长,其长速可能并不亚于搭冬棚标苗过冬的鱼;
2、长期内服肝肠保健品。鉴于近年黄鳍鲷病害日益频繁,谭书橱定期使用多维、益生菌、免疫多糖、护肝中药等拌料投喂,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3、选用优质、稳定、营养精准的黄鳍鲷料。在谭书橱看来,饲料是黄鳍鲷养殖中最关键、投入最大的环节,养殖效益要拉开差距往往就体现在饲料上。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一条让人“心动”的鱼:利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