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养殖模式 优化畜牧产业链 琼中“畜”势待发,农业资讯,
发布时间:2019-06-1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干埇村的山鸡养殖基地里一片忙碌,一只只毛色鲜亮的山鸡被农户们装箱抬上货车。
“这批一共3000只,马上要运去广东,收购商早就下好订单了。”基地负责人杨凌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基地山鸡养殖从种苗、防疫、饲料到检疫全部实行标准化,这也让基地生产的山鸡供不应求。
一只只销往岛外的山鸡,是琼中畜牧产业提档升级的生动印记。以产业化为关键路径,近年来琼中对全县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整合,正努力破解传统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
从源头把关 创新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房前屋后圈地围栏,随意撒上一把饲料,或是任其自由觅食……在群山环绕的琼中乡村,养鸡几乎是家家户户发展庭院经济的首选,虽说投入小回报快,但一年到头却挣不了几个钱。
问题出在哪儿?“农户一般都是散养山鸡,不仅规模小,防疫工作往往也不到位。”在琼中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钟祥宥看来,只有进行适度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才能打破养鸡不赚钱的“魔咒”。
以“种苗品质化、设施标准化、生产规范化、防疫程序化、粪污无害化、检疫严格化”为建设标准,琼中于去年11月在黎母山镇干埇村建起一处面积达120亩的山鸡养殖基地,投放2.5万只经过改良、提纯复壮后的山鸡苗进行林下养殖。
海南日报记者探访基地时注意到,整片橡胶林被铁丝网分隔为若干个轮养区,一些区域内山鸡悠然觅食,另一些区域却空空如也。“橡胶林下套养山鸡,虽说能帮助除草和施肥,但时间长了会对土壤造成破坏。”杨凌介绍,该基地严格按照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合理布局和轮养,有效避免了养殖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说话间,刚好赶上了鸡崽们的“饭点”。只见杨凌快步走向林间的一处养殖大棚,轻轻按下棚内自动饲喂机的中控按钮,一捧捧颗粒状的生态饲料便立即顺着管道投入各个栏舍。
令人惊讶的是,吃饱喝足后的鸡群肆意排泄,栏舍内却闻不到一丝臭味。原来,“秘密”藏在漏粪板下——栏舍底部铺设锯末、稻壳等有机垫料,添加微生物益生菌发酵垫料降解鸡粪,不仅有效降低臭味,最终形成的有机肥也将用于农田种植,实现生态养殖“零排放”。
“养了几十年的鸡,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么多讲究。”庄灵溪是琼中阳江农场公司的退休职工,自去年年底成为干埇村山鸡养殖基地的一名饲养员后,发现基地生产的山鸡比自家散养的壮实不少,他渐渐感受到标准化养殖带来的好处。
“范本”成效初显,这一生态循环适度散养模式也将全面铺开。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在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牵头建设3个山鸡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基础上,下一步琼中将通过“村集体+基地+贫困户(农户)”的新发展模式,辐射带动20个村集体合作社,吸纳约2980名贫困人口为社员,享受保底分红,系统解决传统散养模式多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问题。
精准化管理 优化畜牧全产业链布局
持续推进畜禽产业规范化,不仅仅限于山鸡养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后,琼中将小黄牛、山鸡、阉鸡、五脚猪、土猪、草鹅、黑山羊、竹狸、豪猪、山鸡蛋等十大畜牧产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生态循环的养殖示范基地。
与畜牧养殖规模同步扩张的,是从栏舍一路延伸至加工厂的全产业链条。
“各个养殖基地的牛羊等出栏后,可以直接将其拉到屠宰网点集中进行初加工处理,之后要么通过冷鲜车配送至市场,要么进行精深加工制成食品。”钟祥宥介绍,目前琼中对县域内屠宰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完善低温冷藏库、生产运输车等配套设施,同时引入多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全面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全产业链综合效益。
产业链条越拉越长,如何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实现精细化管理?以“互联网+农业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一套精准量化、动态优化各类资源配置的畜牧产业链共享云平台便应运而生。
“养鸡最怕鸡生病,费钱又费力,还担心得整夜睡不着。”琼中黎母山什隆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明月说,如今一旦发现有牲畜生病,他只需在云平台上提交照片和病情描述内容,便有畜牧专家线上开出处方或到现场为牲畜看病,如同请了一个贴身“鸡管家”。
云平台的作用,并非局限于充当“鸡管家”。将畜牧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等环节全部录入系统,琼中畜牧产业链共享云平台依托大数据建立起生产计划和疫情预警机制,正实现对畜牧全产业链的精准管理、精准监控与精准评估。
对接大市场 构建线上线下多元销售渠道
从农场到餐桌,畜牧全产业链最关键的一步是销售。
“过去农户挑着几只山鸡去市场卖,效率低不说,价格也上不来。就算有收购商上门,中间往往被压榨了好几道利润。”钟祥宥介绍,为此琼中摸索出“政府搭台与背书,国企对接市场与服务、合作社及贫困户专注养殖”的方式,以基地直采——检验检疫——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等全流程模块管理化服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与保障产品品质。
位于营根镇高田村南湴村民小组的周盛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前两年由于找不到销路,生产的绿壳鸡蛋常常滞销。“现在可不一样了,大伙都抢着买呢!”合作社理事长王德周介绍,除了不用担心市场销路,如今政府还提供全新品牌包装与物流运输服务,这也让他将一门心思全扑在了养殖生产上。
让养殖不再担忧的销路,究竟是如何解决?“我们带着畜牧产品积极参加省内外展销会,同时实施畜牧产业‘吃到琼中’精准营销项目,通过开展美食专家琼中行、走进社区消费者面对面、美食争霸赛等活动,逐步提升琼中畜牧产品知名度。”钟祥宥介绍,目前,琼中畜牧部门已与“琼菜王”“新海府”“海南大院”等线下餐饮门店与“海南特产生鲜天猫店”等线上销售平台达成合作,同时消费者在琼中畜牧品牌云商城也可一键购买,多渠道实现畜牧产品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不仅仅是畅销省内外,伴随着琼中县极地大洋科考副食品供应保障基地正式挂牌,如今琼中畜牧产品甚至随同考察队伍搭乘“雪龙号”,多次“远征”地球的南北两端极地。
在积极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打响的是琼中畜牧产品的品牌,实实在在受益的则是养殖户们。2018年,琼中畜牧产品共完成线上线下总销售额266万元,惠及贫困群众479户1326人。
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