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熊猫“御用摄影师”:退了休还会继续拍摄大熊猫
发布时间:2019-06-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在四川雅安,有一位野生大熊猫的“御用摄影师”,名叫高华康。自1980年成为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以来,高华康拍到过野生大熊猫野外产子,也拍到过野生大熊猫进村吃排骨。30多年间,他拍过近40只野生大熊猫,也成了旁人眼中的野生大熊猫“御用摄影师”。
10月11日,刚从雅安市宝兴县林业局退休的高华康,又踏上了前往宝兴的路途,拍摄与工作相关的专题。高华康说,虽然自己退休了,但还会继续行走在保护区,用镜头记录这里的大熊猫。
30多年前 他对生态保护“毫无概念”
1958年,高华康出生在宝兴县蜂桶寨乡(原民治乡)。1980年,刚成立的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招人。高华康就成了一名保护区工作人员。当时,这个毛头小伙子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人生从此和生态保护“绑定”。
“说我刚入行就热爱生态保护,那是不可能的。”高华康说,“最开始完全没有‘生态’的概念,只是想找个工作,糊口而已。”来到保护区不久,这个只为“糊口”的工作带给了高华康第一次触动:他被抽派去卧龙自然保护区一个名叫“五一棚”的观测点,协助著名生物学家胡锦矗和美国学者夏勒,展开野生大熊猫的研究。
老专家胡锦矗常常打着绑腿,一言不发地钻进茂密的丛林研究大熊猫。“他的打扮和挖药材的当地农民一样,话很少,干事却很踏实。”很多年后,高华康回忆道,“老专家的严肃和执着,让我感到了生态保护的分量。”
观察28天 拍下大熊猫野外产子
1980年,宝兴县林业部门为了搜集保护区野生动物的资料,购置了一部海鸥牌相机,负责搜集资料的高华康从此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华康拍下了野生大熊猫野外产子的全过程。1982年9月底,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境内的泥巴沟(小地名,现神木垒景区),一名伐木工人在海拔2820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只大熊猫。
得知消息的高华康赶到林区,只见一只大熊猫正待在一棵大树的树洞里。仔细观看大熊猫的习性,高华康断定它将产子。于是,他在那棵大树附近观察了28天,直到树洞里发出一阵轻微的叫声,高华康才轻轻靠近,按下相机快门。
高华康拍摄野生大熊猫产子的照片轰动全球,他对大熊猫的爱意,也从“工作需要”快速升级成了“爱好”。
拍下“盼盼”抢奶吃 萌翻全国
1983年,四川多地的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宝兴境内的冷箭竹也不例外,野生大熊猫们面临着无食可觅的危机。
当时,宝兴县专门成立了保护大熊猫救护队,救护队员在巡山时,发现了两只失去母亲,无法独立生存的大熊猫幼崽,便将它们带回了蜂桶寨保护区大熊猫救护中心。“两只幼崽年龄相差不多,在喂养时,往往抱起一只,另一只就会跑过来争食,非常可爱,人与动物相处十分和谐。”高华康说,当时他用相机拍摄了许多喂养过程中有趣且珍贵的瞬间。
其中一幅名为《熊猫保姆》的照片还获得国内众多摄影展的一等奖。照片中的一只大熊猫幼崽,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盼盼”。
记录熊猫进村 一口气啃了10多斤猪排
高华康还用相机记录下了宝兴五龙乡东升村村民李廷忠与大熊猫的一段奇妙缘分。年过七旬的李廷忠还清楚地记得野生大熊猫第一次来到自己家中的情景。那是2009年临近春节的时候,李廷忠在自家猪圈里发现了一只大熊猫,它坐在角落里,手捧着一块吃剩的猪肩胛骨啃得津津有味。
李廷忠看它像是饿坏了,便拿出家里刚宰杀的年猪给它吃,谁知这只饥饿的大熊猫一口气吃了十多斤猪排骨。这些原本是全家为过年准备的年货,李廷忠倒也慷慨,“我不吃都可以,我愿意拿给它吃”。
之后几年,这只大熊猫几乎每年冬天都要来他们家“做客”。看到它来,李廷忠也很高兴。
“熊猫是国宝,它爱吃啥子,我就弄给它吃,我宁愿我自己不吃。”李廷忠说,最近几年,这只熊猫没来了,不知道它是不是生病了。
他的愿望
退休后 继续用镜头记录熊猫
四川雅安宝兴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也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被发现的地方,被誉为“熊猫老家”。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截至2015年,宝兴县境内共有野生大熊猫181只。
从1980年以来,高华康拍摄了许多大熊猫的照片,不过,让他遗憾的是,当年不懂这些资料的珍贵,在多次搬家时,丢弃了不少照片。如今,仅剩下的一百多幅在野生条件下拍摄的大熊猫照片是高华康的骄傲,也是宝兴县生态的写照。
10月11日,刚从雅安市宝兴县林业局退休下来的高华康又踏上了前往宝兴的路途,拍摄与工作相关的专题。明年,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发现150周年。高华康想为大熊猫做点什么。他说,虽然自己退休了,但还会继续行走在保护区,用镜头记录这里的大熊猫。“我爱这片森林,既然我已经踏入这片林地,那我以后还是在这里走吧。”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蒋麟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野生大熊猫“御用摄影师”:退了休还会继续拍摄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