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打好组合拳,奋力奔小康——故城县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稳定脱贫之路

发布时间:2019-06-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故城县紧紧盯住“稳定增收”长远目标,立足当前,深耕未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搭台、群众唱戏,及时把即期发展成果转化为远期发展优势,接连打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五记“组合拳”,趟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稳定脱贫之路。目前,全县各类扶贫项目已经精准落实到每个贫困户,今年人均年收入预计可达5000元以上。

  产业扶贫:深挖农业大金矿,“龙头”带动奔小康

  为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故城县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从机制上破题,在方式上创新,多形式多载体探索和拓展“四位一体”(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深挖租金、股金、薪金三个“掘金点”,让贫困户搭上龙头企业强力拉动的致富“顺风车”。全县依托总投资100亿元的正大集团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县政府成立益民、正民两家国有平台公司,统筹56个扶贫合作社的产业扶贫资金3893万元和财政资金2100万元,通过衡水银行信贷融资放大至7.72亿元,建设全产业链生态养殖项目。项目建成后,与正大集团签订20年不可解除、照付不议的租赁合同,约定正大集团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10%支付租金。20年后养殖项目资产全部无偿转交给村集体,村集体再与正大集团合作经营,保障村集体增收。通过正大集团龙头带动,贫困群众实现了一地多赢:一是按照每亩1000斤小麦的价格收获了土地流转租金;二是为361名18-49周岁符合劳动条件的贫困群众,提供了劳务性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平均薪金收入3500元左右;三是吸收3185个贫困户入股经营,户均入股1.2万元,每户年均增收1320元;四是促进了产业增收,正大集团与360个村集体或合作社签订了玉米最低保护收购价合同,带动了玉米种植产业全面发展。正大集团的“四位一体”示范效应,在全县产生积极反响,一批龙头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助下,主动复制推广这一扶贫模式,绿康蔬菜、新希望肉猪等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带动贫困群众8690户17400人稳定增收。

  就业扶贫:创新三种模式,畅通就近就业渠道

  故城县从贫困户千差万别的就业条件和就业需求出发,对症下药、一户一策,统筹用好三种就业模式,让高质量就业为困难群众铺平脱贫道路。一是建立“用工企业+就业平台+贫困户”对口就业模式。着眼帮扶劳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生产技能的贫困户对口就业,该县发挥服装服饰、装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协调56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100多个。同时,依托故城经开区,搭建村企互动就业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招聘通告等即时传达用工信息,贫困户足不出户就能动态掌握全县招聘信息。开展专场招聘、劳务协作洽谈会等活动,组织用工企业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因地制宜、一人一策精准定岗定薪,确保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目前已落实就业171人,劳务输出347人。二是建立“扶贫车间+扶贫中转站+贫困户”扶持就业模式。着眼帮扶无法离家、无产可依的贫困户就近就业,青罕镇裴庄村与河北养元智汇饮品公司合作,建设“六个核桃”包装车间和家庭中转站点,将包装工序中的手工环节分包给贫困户,实行计件付费,“多干少干在哪干”由贫困户说了算,人均月收入达到300元以上。全县建设此类扶贫车间、扶贫站点26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280余人。三是建立“公益岗位+贫困户”安置就业模式。着眼年龄偏大、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户稳定就业,该县用好上级就业补助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政策杠杆,在13个乡镇开发保安、保洁、保绿、护路等政府公益服务性岗位安置就业988人。同时,制定《贫困劳动力公益服务性岗位考核管理及工资支付办法》,为安置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提供了长效保障。

  金融扶贫:用好“奶牛贷”,“无中生有”巧帮扶

  针对部分贫困户缺乏创业启动资金的问题,故城县重点推行“政府担保、银行融资、企业运营、户贷户用、保险兜底”的“奶牛贷”金融扶贫模式。依托康宏牧业奶牛养殖项目,该县以风险补偿金担保,帮助649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在农行故城支行和县农联社申办政策性小额贷款3167万元。县扶贫办、农行故城支行和县农联社、康宏牧业公司、乡镇政府、村户签订《奶牛托养扶贫贷款合作协议》,委托康宏公司购置优质奶牛,并负责托养三年。康宏牧业公司扣除管理成本后,每年定期将养殖收益结算给贫困户。每户年收益高于4000元的,按实际收益结算,低于4000元的,由企业补齐差额。同时,县政府和康宏牧业公司分别为贫困户托养奶牛办理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实行双重保障,确保贫困户“零风险”。奶牛托养到期后,康宏牧业公司以不低于初始价格收购托养奶牛,交由贫困户偿还银行贷款。目前,“奶牛贷”运行良好,倍受贫困户欢迎。

  科技扶贫:扶智先行授以“渔”,双引一育强动能

  故城县坚持把科技作为扶贫脱贫的强力引擎,着力培育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本领,加快实现由“扶起来”到“站起来”的转变。一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申报“棉花新品种邯218中试与示范”“高产优质广适红小豆新品种冀红16号”等一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指导技术、统一订单收购,带动贫困户增收120余户。二是引进科技产业带动。与科技型行业领军企业石家庄以岭药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全国第一家规模化金蝉养殖基地,以岭药业集团每年订单收购中药原材料蝉蜕200吨以上。通过以岭药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贫困户提供劳动力的方式,建成运营“金蝉+芦笋+杞柳”综合种养殖大棚33个,预计亩均年收益1.4万元左右,带动150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教育。县农林局选派15名科技特派员成立5个流动技术小组,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贫困户解决技术难题。举办设施蔬菜肉鸭养殖、小拱棚蔬菜、三豆种植培训会,参训260人次,全面提高了贫困户的种养技术能力。

  文化扶贫:突出三项抓手,根治精神贫困

  着眼根治“习惯穷”“无奈穷”等思想意识顽疾,故城县坚持以扶贫夜校、文化下乡、典型带动为突出抓手,讲好扶贫故事,打好脱贫“强心针”,从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彻底拔掉“穷根”。一是举办农村夜校。结合贫困户白天忙于务工,没有统一时间沟通交流的实际情况,该县利用村级党员活动中心,组织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每周在贫困村开办一次“扶智扶志”夜校,将扶贫政策、帮扶措施、发展路径、生产技术等利用影像、图表等“掰开揉碎、研粉熬粥、送服消化”,打牢了“我要脱贫”的思想根基。今年以来,全县开办“扶智扶志”夜校1500余场次。二是开展文化下乡。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文化下乡”“不忘初心跟党走”“河北省燕赵群星奖获奖作品基层巡演”等活动,以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为平台,举办文化惠民演出12场次。深层挖掘运河文化、红色文化、董子文化、孝老文化等文化资源,故城大运河文化产业带项目规划融入扶贫元素,《扶贫来了“贴心人”》《看看咱们的新农村》等一批优秀曲艺作品纷涌呈现,《四二九战役》《运河枪声》等影视作品正在创作。举办文艺培训8场次,培育文艺骨干人才150人。三是强化示范带动。深入开展“脱贫致富标兵”“道德模范”“好家风家训”“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创活动,利用电视新闻、村级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宣讲脱贫故事、培树清风正气,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村民理事会作用,将“扶贫不扶懒”“破除等靠要”等内容融入移风易俗,不断优化扶贫脱贫攻坚的社会氛围。

  (调研组组长:高岚华,调研组成员:白然然,顾宪)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打好组合拳,奋力奔小康——故城县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稳定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