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温鹏程:立足养殖业 投身乡村振兴要有“温度”
发布时间:2019-06-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从1983年的第一只黄羽鸡,到2018年末超2000万头商品猪的出栏量,对于畜禽养殖,温氏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进步。”全国人大代表、温氏股份名誉董事长温鹏程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温氏同样会不遗余力地参与。
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这位在养殖领域摸爬滚打了30余年的开拓者向记者说:“首先是要让温氏不断强大,其次要积极参与乡村环境建设,还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温鹏程告诉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对温氏而言,这也是公司一直在履行的社会责任。
谈及2019年的发力方向,温鹏程说,公司会加大布局屠宰业务的力度。
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部署了各项实施乡村振兴的硬任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时间表也已安排好。”温鹏程说,结合自身企业产业发展情况,在参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温氏始终在积极探索。
首先是积极升级温氏模式。温氏在创立之初,为了解决农户资金短缺、技术欠缺、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搭建了一站式服务支撑平台。与农户紧密合作,最终共享成果的“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合作模式就此诞生。温氏通过30多年的不断实践与发展,“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合作模式联结广大农民,支持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从创业失败背井离乡到回家养猪盖房子,广东省英德市某位家庭农场主的人生轨迹就是温氏模式不断升级且造福广大农民的一个缩影。
2009年,温氏落户英德市西片区,在公司发展家庭农场主期间,这位家庭农场主成为当地分公司的第一批成员。如今,这位家庭农场主单批肉猪饲养规模已从初期的200头扩大到2000头,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盖了自己的房子。
温氏还积极参与精准扶贫,采取多种扶贫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畜牧养殖业,助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2018年,温氏投入扶贫资金1.87亿元,帮扶贫困人口突破10万人,帮扶范围遍及17个省份。”温鹏程表示。
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是温氏参与乡村振兴的另一个切入口。温氏近两年投入10多亿元帮助合作农户(家庭农场)升级改造环保设施,推行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在环境问题上,温氏一直对自我保持严要求。目前,公司针对大型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形成了成熟的环保工艺,各生产单位均严格遵循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原则建设完善的环保设施。
“把清洁生产、污染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同时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温鹏程说,环保已经成为公司当前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除此之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温鹏程就建议各地区在进行“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规划布局时,要根据各地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等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好当地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布局。
据温鹏程介绍,温氏此前在广东新兴县投资建设集养殖、屠宰等为一体的优质鸡产业园。“产业园不仅配有现代化鸡舍,各独立养殖单元还以‘饲养业务分包+绩效激励机制’方式,与新型饲养管理人员合作养殖。在合作过程中,温氏股份全程、全方位提供生产物资与技术服务支持。”
产业链向下游延伸
立足养殖业,温氏股份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行业变化。
“目前我们合作养猪的养殖户略有下降,主要是受环保清退和当地土地政策因素的影响,还有一部分是主动退出或单户合并。”温鹏程说,但从另一方面看,公司的合作农户正向家庭农场方向升级,饲养规模和设备设施、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质量的提升,正是未来公司产能稳步提高的重要支撑。”
从行业角度而言,“去年,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即从调猪向调肉转变,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转变生产手段和设备设施,完善配套,向下游延伸。”
今年3月4日,公司披露了与华统股份就生猪养殖、屠宰业务等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根据合作内容,双方拟合资设立生猪养殖业务公司(由温氏股份控股,华统股份参股),华统股份将现有生猪养殖业务资产并入合资公司。同时,双方拟合资设立生猪屠宰业务公司(由华统股份控股,温氏股份参股),在部分区域共同推进生猪屠宰业务合作建设和管理。
至于合作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是为了共同抵御猪瘟疫情对市场造成的冲击,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华统股份为浙江畜禽屠宰龙头,公司与其处于产业链上下游,业务衔接、各有优势。
今年1月中旬,温氏首个省外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在云南落地。该项目计划在曲靖市建设500万头生猪产业化暨种猪繁育基地,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带动农民增收约10亿元,带动1.8万贫困人口脱贫。
至于温氏的黄羽鸡业务是否会扩产?温鹏程表示:“从替代性来说,鸡肉是主要的替代品。公司2019年预计黄羽鸡出栏量比2018年出栏量会有所增加。”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温氏股份温鹏程:立足养殖业 投身乡村振兴要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