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业大变局
发布时间:2019-06-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本报记者蒋政郑州报道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国家政策建议由“调猪”改为“调肉”,使得越来越多的生猪养殖企业开始布局屠宰业务。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002714)”,002714.SZ)日前宣布成立屠宰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在此之前,该公司还跟正阳县政府合作200万头生猪屠宰及食品加工项目。温氏股份(300498)和大北农(002385)分别与屠宰企业华统股份(002840)、得利斯(002330),成立合资屠宰公司,均加码屠宰业务。
面对散户退出加快,以及生猪存栏量降低,越来越多的养殖龙头企业选择逆势扩张。牧原股份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扩张生猪产能,天邦股份(002124)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加大银行授信,目的在于快速扩张养殖业务。
行业创伤仍在继续,包括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多家生猪养殖企业在2018年年报以及2019年一季报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其中牧原股份一季度预亏超5亿元,这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总和。同时,该公司募资建设的项目,多个均未达到预期。
巨额亏损、逆势扩张、下游延伸。生猪养殖企业如何在挑战中自保并觅得发展机遇,依然值得外界关注。
“猪倌”与“屠夫”
猪肉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在生猪养殖行业掀起巨大波澜。这使得多家养殖企业均在屠宰领域进行布局。
牧原股份拟投资设立河南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主营生猪收购、屠宰、加工等。在此之前,该公司还与河南省正阳县政府签署200万头生猪屠宰及食品加工项目投资意向书。另外,牧原股份还对龙大牧原进行增资。该公司是牧原股份与龙大肉食(002726)合资成立的子公司。其中,龙大肉食是山东当地著名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
牧原股份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公司通过向下游延伸并建造屠宰场,正是应对上述改变。
温氏股份选择与浙江华统股份联手。双方合资成立生猪屠宰业务公司,华统股份控股,在部分区域共同推进生猪屠宰业务合作建设和管理。
同样选择这一模式的还有大北农与得利斯。3月23日,得利斯与大北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生猪养殖、屠宰业务等方面展开合作,具体包括拟合资设立生猪养殖业务公司等。
除此之外,天邦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发展全产业链,布局屠宰业务是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未来也会在这一领域布局。目前公司的屠宰业务产能为每年20万头左右,主要是为了旗下食品品牌供应。
不过,多家公司并未透露太多细节,大北农、得利斯以及华统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上述投资意向只是框架性协议,具体细节还没有定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生猪养殖和屠宰,在具体操作上差异较大。“一个琢磨的是如何把猪养活养大,一个琢磨的是怎么把猪杀死。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曾多次向记者表示。
国内某生猪屠宰加工上市企业证券部代表告诉记者,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这等同于跨界。如果养殖企业进入屠宰领域,在设备、技术、团队、市场等方面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说,将生猪屠宰之后,猪肉如何打开销售市场、如何进行冷链运输等,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更加认同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合资开设公司的模式,这样能够将双方的优势都最大化发挥。
牧原股份并未对此事发表看法。
实际上,两家企业“抱团”,同样存在风险。如果一家企业出现问题,作为合作方的另外一家企业势必会受到影响。天邦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认为,这种风险的确存在,但整体来说还是弊大于利,因为合作养殖、屠宰,更加容易防控和隔离。
根据官方数据,每年我国省际之间调运猪肉126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4%,其中调出省份13个,主要集中于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调入省份18个,分布于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即便是风险犹存,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养殖企业入局者可能会越来越多。
逆势扩张
诸多数据显示,受猪周期底部等影响,我国生猪产能正在加速去化。
2018年,全国生猪存栏42817万头,同比下降3.0%;全年生猪出栏69382万头,同比下降1.2%。2019年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5%,同比下降19.1%;全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5.4%,同比下降16.6%,环比、同比的下降幅度均为历史最大。
而行业集中度仍然非常低。牧原股份在2018年销售商品猪超千万头,仅占全国总出栏量的1.59%,排在全国第二,位于温氏股份之后。
一面是产能不断下降,一面是行业巨无霸仍未出现。面对这个
超万亿的市场蛋糕,养殖龙头企业迫不及待选择扩张。
重资产扩张的牧原股份不甘人后。在2018年底,牧原股份发布2018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资不超50亿元,用于生猪产能扩张和偿还银行贷款。项目完成,生猪产能将新增400多万头,这几乎是其2017年销量的四分之三。而在一年前,牧原曾先后两次募资共54亿元,同样用于产能扩张。截至2018年底,上述资金仍未使用完毕。
而根据最新的年报显示,牧原股份此前募资建设项目,大多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甚至出现亏损。牧原股份方面回应本报记者称,募资投资项目未达预期主要是由于
部分工程尚未完工导致。
不过,记者了解到,年出栏8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闻喜牧原第一期20万头产业化项目等投资进度均已超过100%,但均未达到预期收益。
此外,牧原股份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扩张时,自身资产负债率也远高于行业。根据本报此前报道,2015年至2017年和2018年9月末,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合并口径)分别为50.17%、56.22%、47.03%和55.55%,远高于行业39.08%的平均值,也高于温氏股份的33.23%。
截至2018年底,牧原股份实际控制人秦英林持有公司股票8.86亿股,其中5.90亿股为质押状态。牧原集团持有公司股票4.44亿股,
其中2.89亿股处于质押状态。
牧原股份有着自己的扩张逻辑。该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具有完善的防控体系。同时,我国生猪市场广阔,但是产能下降幅度较大,这都为扩张提供了契机。
另一家养殖企业天邦股份拟与浙江浙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银租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向天邦股份提供30亿元授信额度,并向天邦股份推荐合适的养殖土地和合适的生猪养殖企业并购标的。
天邦股份证券部人员表示,公司一直都在谋求产能扩张,这是公司发展的既定战略。
只是,在美好的愿景前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