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广西涠洲岛的“海底小纵队”:摸清家底、修复珊瑚

发布时间:2019-06-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广西涠洲岛近岸水域分布珊瑚礁面积近3000公顷,对维护区域内海洋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保护海岸线等有重要作用。

  2012年12月,广西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建立,作为海洋特别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正是海底珊瑚礁生态系统。2013年,管理站随之成立,4名80后、90后年轻人陆续来到这里。

  6年多来,这支年轻的保护管理团队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美丽的珊瑚礁,正努力发挥聪明才智。

  天高云淡、碧涛拍岸,于广西北海国际客运码头乘渡轮出海,航行约90分钟,便来到广西沿岸海域最大的海岛——涠洲岛。

  岛上林木葱郁、四季常青。离岛不远的海面之下,却是一幅迥异景观:状似蘑菇、色成棕褐,那是风信子鹿角珊瑚;形似菊花、通体粉嫩,那是柳珊瑚……而在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美丽珊瑚之间,成群结队的小鱼儿穿梭往来,时而挤作一团圆球,时而排成一条长线,好不热闹。

  “潜水作业才是最大挑战”

  第一次踏上涠洲岛,何精科是有点失望的。在他看来,这个在全国都颇具盛名的旅游胜地有些过于宁静了。

  2017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科学专业的何精科,被安排到管理站工作。如今,他已是管理站负责人。

  “正是珊瑚礁激起了我对涠洲岛的热情!”何精科说,管理站成立后,2016年曾组建专家团队来涠洲岛海域摸清家底,“探明的珊瑚种类有62种,各类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珊瑚让我倍感兴趣”。

  这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工捕捞等原因,涠洲岛海域珊瑚礁受到一定损害。开展珊瑚礁修复工程是目前管理站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此前,该管理站由北海市原海洋局分管领导兼任管理站站长,做了很多前期的项目申报和规划工作。何精科是管理站第一位专职负责人,来之后恰逢珊瑚礁修复等项目正式开展,年轻的负责人感觉很有压力,“但同时也很有动力”,何精科说,年轻人在这里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摩拳擦掌的何精科刚上手便遇不顺:刚开始主持工作时,由于对珊瑚生态修复的知识不够了解,在与项目方交流时有很多障碍。

  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憋着一股劲苦练内功:查文献了解珊瑚修复的技术、去实验基地实地走访调研、向有关专家及施工人员请教……经过勤学苦练,储备了满脑袋珊瑚修复知识的何精科有了底气。

  “这些都不算什么,潜水作业才是最大的挑战。”何精科说,管理站所有成员都需要潜水作业,以此了解培育的珊瑚礁生长状况、成活率,有时甚至要在水下呆四五十分钟,这让从未潜过水的他有些打怵。

  “这可不是潜水观光,有时天气不好,海水幽深浑浊,潜下去能见度不到一米,更别说我还是近视眼。”何精科说,“此外,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压变大,耳朵会极难受。在这种环境下,我还要观察珊瑚状态,清点数量做记录,真的是硬着头皮干。”

  “目前,我们制作了200个珊瑚苗圃床,完成了2万株幼苗培育,400个生物礁体于今年1月投放完毕,这为接下来珊瑚幼苗移植提供了附着体,预计今年上半年在海洋公园修复区域内移植投放完毕。”何精科介绍。

  “大家都知道珊瑚是重要资源,是涠洲岛的宝贝”

  如果说何精科是涠洲岛上初来乍到的新人,那同为90后的侯超雄,就算得上是土生土长的“老人”了。

  侯超雄的父母因工作移居到涠洲岛,他生在岛上、长在岛上,初中毕业才离岛去读了高中和大学。大学毕业在南宁工作一年后,他又回到了涠洲岛,2014年正式成为管理站的一员。因为常年住在岛上,负责对接岛内外事务,大家戏称他是“岛上管家”。

  “就是想回来,有时做梦都梦见小时候放学去游泳。”侯超雄说,正是这份眷恋让他回到岛上,“那时候到处都是珊瑚,下海最怕的是被珊瑚扎到脚,现在近海已经少很多了”。

  来到站里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根据国家批复圈出的范围,根据拐点处进行浮标投放、确立边界。“总共要在海上拐点处放置16个浮标,用锚链把水泥墩与浮标连起来,将水泥墩沉入海底固定。我跟着施工船在海上漂了三天三夜,那几天有7级大风,风浪下整艘船摇摇晃晃,作业时一不小心人都可能掉进海里,十分惊险。”侯超雄说。

  “这两年主要是走家串户跟岛民讲保护珊瑚的重要性,还有日常巡护。”侯超雄说,“既要巡查岛上,还要巡查海上和海底。海上,要检查浮标是否存在,是否被破坏;海底,要检查珊瑚是否被破坏。岛上,要巡查集市,防止有人盗采了珊瑚拿来卖。”

  “其实,随着岛上旅游的发展,岛民保护珊瑚的意识已经很强了。大家都知道珊瑚是重要资源,是涠洲岛的宝贝。”侯超雄说。

  “珊瑚修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功效,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再坚持”

  “除了侯超雄和我,管理站还有两名80后女同事,主要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何精科说,他将管理站视作一个创业小团队,就像是一支“海底小纵队”,“我们不正是在海底‘创事业’吗?”

  “但我们一共就4个人,人手太少,需要时我们一样得潜水作业。”两名80后“女将”之一的钟丽萍说,潜水之前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

  “按规定,海洋公园至少应该有11个人的编制,但目前北海市正在推行机构改革,机制理顺后我们将加大招聘力度。”北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经费上的不足,也滞后了管理站的工作。“我们连一条自己的船都没有,这对定期巡护、水质监测采样以及珊瑚保护等工作造成很大不便,有时要用船只能‘蹭’别的单位的。”何精科说。

  “除了借船,我们要和兄弟单位合作的地方还不少。”何精科说,海洋环境保护有一定特殊性,合作是必须的,“比如海水污染,有时污染源在岸上,还是要从岛上发力。但根据规定,管理站只能管海上的,岛上治理只能依靠各级管理部门;比如这些年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一直在加强岛上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这也保护了海洋公园的水质”。

  侯超雄说,涠洲岛上共50个行政村,有近2万人口,“要做好保护工作,动员群众一起参与至关重要”。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珊瑚是涠洲岛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旅游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岛民自然不会冒险出海打鱼采珊瑚。”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主任林德光说。

  确立边界、摸清家底、修复珊瑚,对于何精科他们来说,一切才刚刚起步。“珊瑚修复的时间单位以年来计算,一年才能长几厘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功效,这要求极大的耐心,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再坚持,这是我们的事业。”何精科说。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广西涠洲岛的“海底小纵队”:摸清家底、修复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