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工安全风险大 外卖员:1天工作14小时可月入上万
发布时间:2019-06-2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网约工”劳动权益何时才能如“约”而至 担忧人身、财产安全 劳动关系“若即若离”
据《劳动报》报道,网上能够约到什么?外卖、快递、出租车、代驾、保洁……越来越多的服务型企业上了网,你需要的那一样总能如约而至。奔忙在线上线下的“网约工”工作状态怎么样?他们是谁的员工,劳动权益如何保障?“中国网事”记者带你去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安全风险有多少
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专车司机、保洁阿姨、上门厨师、上门美甲师等等这些不坐班、不打卡,工作时间灵活,工资按接单量提成,支付结算透明的“互联网+”工种吸引了不少劳动者加入,他们被称为新型劳动者———“网约工”。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6年我国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的劳动者人数已达6000万人。
网上接单方便快捷,的确提高了服务效率,也创造了就业机会,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担忧让“网约工”的工作不那么踏实。
拿着所谓高工资的外卖员、快递员向记者吐苦水。“月入上万元是可以做到的,但一天起码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才能拿到,平均接一单我自己才赚7至8元。”外卖员泮志新说。
比起工作的高强度,最令外卖员担忧的是人身安全。“平时接单比较着急,有时候骑着车还要打电话,车子受损、人受伤也是常有发生,我最担心的就是出事故。”外卖员徐义志说。
奔忙在路上有安全风险,在客户家里做保洁也有不少隐患。“擦玻璃摔下来了、打碎人家东西了,都是我们自己去医院看或赔钱给人家。网络平台并没有给我们买劳动保险,我们的保障最多就是自己在老家买的社保、养老保险。”某平台公司的钟点工郑细妹说。
网约车司机也有同样的担忧。“我们开车擦擦碰碰时有发生,出事故了就靠保险公司赔偿。一般营运车一年保费上万元,但网约车是私家车,我们买的是3000多元一年的私家车保险,要是保险公司以非法营运为由不赔的话,就是我们自己修车埋单了。”网约车司机李师傅说。
劳动关系“若即若离”
记者采访发现,“网约工”通过网络平台接单工作,但是否签订合同、签订的是怎样的合同,平台有没有为“网约工”缴纳保险、养老金等并不明确,而多家网络平台公司都有意回避了这一问题。
网络平台是信息提供商、平台提供商还是雇主,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有的是“网约工”和第三方服务公司签订合同,有的甚至不签订任何书面文本。
例如,有的网约车平台以共享经济为名,认为网约车司机本来就不是平台的员工。“网约工”与网络平台之间处于“若即若离”状态。
有的快递公司则认为,网点多是加盟商,总部仅仅对网点进行业务管理,定期进行资金结算,而对员工的劳动保障并没有统一、严格的规范。虽然一些网点开始为部分快递员缴纳保险等,但大多数网点用工仍然不规范,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不被重视。
尽管网络平台与“网约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区别于传统企业,但“网约工”希望网络平台能够加强对员工的保障。
一些保洁员反映,尽管和网络平台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平台的抽成还很高,对保洁员的管理十分苛刻。“客户在网上付款40元一小时,我们却只能收到30元一小时的工资。”保洁工郑阿姨说。
上海海上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寅翼认为,整体而言“网约工”的劳动保障是不明晰、不规范的,一旦出现工伤意外劳动者保障就属于“裸奔”状态。一些大的网络平台的法务做了法律隔离,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信息服务商的角色,在当地找各种外包商和劳动者签订合同,把责任“甩锅”给别人。
劳动权益保障不能模糊
网约化的服务已经延伸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服务一上网,保障就模糊。劳动者权益应该如何保障?
有专家认为,很多平台都是通过第三方公司雇用劳动者,平台不与劳动者签订雇佣合同而与其签商务合同或合作合同的方式来掩盖雇主身份,这给一些企业追求轻资产、不养人、逃避社会责任提供了机会。
一些平台企业表示,出了事故公司会做“兜底”处理,但在没有明确规范的保障下,这样的承诺是否能兑现,不得不打一个问号。当前,“网约工”人数已达数千万,而这一数量还将不断增加,其劳动权益保障已经引起各方重视。
王寅翼律师认为,需要制订网络平台的用工规范。“我接受过不少外卖小哥、快递员的咨询,主要问题是和平台没有任何书面的合同文本,证明劳动关系和谁发生都很难。出现意外连立案都不容易,所以也只能当交通事故打官司。”
此外,专家认为在要求网络平台与“网约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的同时,还可以由网络平台为劳动者购买意外保险等方式保障“网约工”的权益。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网约工安全风险大 外卖员:1天工作14小时可月入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