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后我市企业用工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为全面了解春节后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根据省统计局统一部署,我市组织开展了2018年春节后企业用工情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选取样本企业229家,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占53.3%、46.7%,涉及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等八大行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用工规模基本稳定,用工预期平稳,但结构性矛盾依旧,招工难问题一定程度存在。
一、春节期间企业用工流动性大,行业用工呈现冷热不均现象
样本企业报告期末从业人员83459人,新招录员工3624人,流出员工10704人,净减少7080人。其中招入劳务派遣人员656人,流失劳务派遣人员790人,净减少134人。制造业企业用工较为稳定,新招员工2976人,流失员工2557人,净流入419人;“用工主力”建筑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节后开工相对较迟,新招员工317人,流出7822人,净流出7505人;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流入与流出基本持平(见表1)。从企业人员变化来看,企业主动减员的情况较少,87.0%的流出员工属于自行离职。
二、春节后企业用工主要问题
超过六成企业预计下阶段企业用工基本稳定。有143家企业预计用工持平,占62.4%;67家企业预计下阶段用工增加,占29.3%;19家企业预计用工减少,占8.3%。
(一)行业间用工特点各异,结构性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企业对未来需求的员工整体要求提高,36.7%的企业最缺普通技工;17.9%的企业最缺管理人员;14.8%的企业最缺高级技工;8.7%的企业最缺科研人员;2.2%的企业最缺其他人员;各种人员都不缺的企业仅占19.7%。说明企业在用工方面的要求在进一步提升,最缺的仍然是普通技工及以上人才,企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技术人员明显缺失的矛盾日益显现。
而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的行业“偏好”较为显著。建筑工作大都是强体力劳动,身体条件好、年轻力壮的“男性”员工一直是主力,35岁以下,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或者有技术等级证书、专业技术职称的青壮年男性备受企业主青睐;对批发零售企业来说,最关键是年轻,近八成企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不高,但要求员工的年龄要在35周岁以下。
(二)员工待遇逐年提高,部分企业认为经营仍有压力
随着员工待遇的不断提高,企业用工成本也随之上涨。调查报告期内所招普通技工的平均月底薪最低的为800元,主要集中在销售公司,以销售提成为主要收入;最高的为5000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与去年同期相比,超三成企业的普通技工月底薪上涨,占37.6%,其中上涨5%以上的占17.5%。面对用工成本上升,部分被调查企业感受到了经营压力,其中18家企业感觉压力明显增大;58家企业则表示有压力,但尚能消化。
(三)招工难问题仍一定程度上存在
46.7%的企业认为目前存在招工难问题,但不太严重;17.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问题存在且比较严重;1.7%的企业认为招工难问题存在且很严重;34.1%的企业认为招工难问题不存在。在回答“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上,“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技能不符合岗位要求”、“总体上求职者人数减少”分别占38.9%、35.8%和19.2%,成为企业主普遍反映“招工难”的主要原因。而中小型企业用工环境相对较差,直接影响企业用工的稳定性。多数中小型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员工福利待遇参差不齐,企业文化建设薄弱,用工缺乏吸引力,加之工业园区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就容易导致招工不足。
三、企业用工建议
(一)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只有释放机器红利,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管理成本,才能达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加快生产设备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如我市万里扬、佳隆日化等采取机器换人方式,2018年普工缺口仅三四十人,大大少于往年。而“机器换人”后对人的要求更高了,技术型技工、技术型工程师成为企业稀缺人才。针对“”,企业应重视各级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的落实,加大引才留人力度。只有把人才留住了,企业才能通过转型升级来增强在市场的竞争力。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长期共同努力。
(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缓解工资上涨压力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2018年春节后我市企业用工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