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中债研究丨生猪养殖行业系列研究之一:解密猪周期、探究行业供需格局

发布时间:2019-06-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养殖业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居民生活和国家经济结构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从居民消费来看,受历史消费习惯影响,中国居民对各类肉类产品的消费中,猪肉始终为第一大肉类消费品。根据统计,中国居民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约70%,近年猪肉消费占比虽有所下滑,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为国内主要消费量第一的肉类。从国家宏观经济指标来看,猪肉被纳入CPI一篮子商品,在CPI一篮子商品中的比重约为2.6%,猪肉价格波动对CPI变化影响较大。

  考虑到影响生猪养殖行业的因素较为复杂,涉及环节较多,因此将分为三篇来介绍行业情况。本文为第一篇,将重点介绍生猪养殖行业基本的情况,包括基本概念、产业链情况、行业供需关系以及猪周期形成情况等方面。后续两篇将介绍成本控制、产业政策、财务特点、行业竞争格局等方面,进一步探究行业盈利空间和企业信用品质的关注要素。

  一、养殖行业基础概念

  1、生猪养殖基本知识

  现代产业化生猪养殖并非只是简单的扩繁、育肥,而是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选育和选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养殖管理等多个环节,大型现代化养殖企业竞争力差异很大程度体现在对于优良品种的繁育、饲料喂养的科学性等,从而最终影响养殖的成本与效益。

  从技术差异和成本控制的角度,需要重点关注PSY(产仔率)、MSY(出栏肥猪率)、料肉比、瘦肉率、育肥成活率等几个指标,上述指标体现了企业之间技术和管理水平差异。

2、生猪养殖环节、养殖模式

2、生猪养殖环节、养殖模式

  生猪养殖主要包括建立养殖场、购买或者自行繁育仔猪、育肥、疫病防治、粪便处理等多个环节。

  养殖环节(详见图1)主要包括祖代猪培育、父母代猪培育、商品代仔猪育肥;其中纯种猪原来主要依靠进口,目前国内大型养殖企业可以利用早期引进的纯种猪自行选配和选育,仅仅少量进口纯种猪以实现基因多样性。能繁母猪存栏量是行业产能的核心指标和先行指标。

  目前行业内主要养殖模式包括自繁自育和外购猪仔育肥两种。自繁自育模式是指从祖代或父母代种猪开始杂交、育种,然后生产出性能优良的仔猪并育肥为商品肉猪。此种模式需要先进的育种技术,能够获取各个育种环节的利润,因此盈利能力较强。外购猪仔养殖模式即购买仔猪育肥为商品猪后进行销售。该种养殖模式外购仔猪成本较高,仅能赚取商品猪育肥阶段饲养利润,利润空间相对较小。

二、产业链地位

二、产业链地位

  生猪养殖行业处于产业链中游,主要上游为种植业或农产品(000061,股吧)贸易商、饲料行业、兽药疫苗制造业,其主要下游为屠宰场、肉联厂或者肉制品加工制造业。不同规模的养殖企业产业链情况略有差别。国内大型养殖企业一般采购玉米、小麦、豆粕等能量类和蛋白质类谷物进行配制饲料或生产,拥有较强的饲料自给能力,很少外购饲料,因此大型养殖企业上游以大型农产品贸易商为主;中小型养殖场以及散养户则主要向饲料厂采购成品饲料(预混料或全价料),掺配部分谷物后进行喂养,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其上游主要为饲料行业。

  原料采购方面,大型养殖企业主要采购玉米(或小麦,二者为替代品)、豆粕,并辅以少量高粱。由于玉米、小麦、豆粕为标准化大宗商品,采购方议价能力很弱;但由于供给相对充足,采购渠道分散,大型养殖企业仍可占用部分上游企业资金。中小型养殖户对于上游饲料企业议价和占款能力弱。行业下游主要销售对象为屠宰场、肉制品加工企业、猪贩子(猪贩子是一个长期活跃于屠宰加工企业和生猪养殖企业之间的群体,具有较丰富的运输经验、市场供需信息和一定的客户资源,负责收购运输出栏生猪,赚取一定差价后,再出售给屠宰加工企业),销售采用现款现货方式交易,很少产生应收账款,因此养殖企业经营获现能力强。总体来看,生猪养殖企业在产业链中地位较高。

三、生猪供需关系分析框架

三、生猪供需关系分析框架

  3.1生猪需求

  根据国民饮食习惯特点,猪肉为国民消费的最主要肉类品种,占肉类消费量的比例在70%以上。按照2017猪肉消费量及价格估算,中国生猪市场产值约1.6万亿,占畜牧业总产值比例约45%。我国猪肉出口的主要产品为生猪、猪肉及其他制品,出口量占国内产量比重不足1‰。因此生猪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

  生猪下游需求主要包括居民生活消费和餐饮业,其中居民消费占比在80%以上。主要形式包括热鲜肉(80%)、冷鲜肉(5%)、加工肉制品(15%)。

  需求关注点:长期来看,猪肉消费需求由居民人口数量、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等因素决定,短期则受到季节性饮食习惯调整、流行疫病、食品安全、消费替代效应等因素影响。

  需求历史:1978~2017年,我国猪肉消费量由778万吨增长至5,48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4.91%。主要由以下因素带动:(1)人口数量增长带动:期间我国人口数量由9.63亿人增长至13.75亿人,年复合增长率约0.97%。(2)人均可支配收入带动: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47%,扣除通货膨胀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是过去三十年间猪肉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其间,有少部分年份出现消费量下降现象,主要是由于短期因素如流行疫病、食品安全导致。例如:2015~2016年,受“瘦肉精”、“黑蹄猪”等事件影响,居民对生猪产品的消费信心下降,叠加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抑制餐饮及团体用餐消费,猪肉消费量出现近十年首次双降,约为5,567万吨和5,498万吨。

  需求预期:长期看,基于(1)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纲要,至2030年达到人口峰值14.5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35%,人口增速显著放缓,对比历史人口增速对猪肉需求的拉动效应,人口增长对猪肉需求的拉动将十分有限。(2)人均实际收入水平将有所提高,但是考虑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消费结构差异,总体人均收入对猪肉消费的拉动将非线性波动,同时拉动比例将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历史数据来看,城镇居民人均猪肉年消费量约为农村的1.4倍;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拉动猪肉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由2012年的52.6%提高到2020年的60%,同时相关研究估计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58.52%,同比增长1.17个百分点。结合人口增长效应、城镇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建立模型测算,2018~2022年国内猪肉消费量有望稳定在5,500~5,600万吨/年(不考虑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其他肉类替代效应影响),至2030年国内猪肉消费预计增长至6,000~6,100万吨/年。

3.2生猪供给

中债研究丨生猪养殖行业系列研究之一:解密猪周期、探究行业供需格局

3.2生猪供给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中债研究丨生猪养殖行业系列研究之一:解密猪周期、探究行业供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