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促进文明建设 密切两岸交流 潮汕妈祖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19-06-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促进文明建设  密切两岸交流

潮汕妈祖文化价值

林俊聪

促进文明建设 密切两岸交流 潮汕妈祖文化价值

至2017年,一年一度的汕头市妈祖文化节共举行了五届。此是由政府主办的妈祖文化节,对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促进和谐社会文明建设,密切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深具意义和影响,将载入史册留芳。

在潮汕民间各种信仰中,信众的规模、社会的影响最大者,就像台湾岛一样,是妈祖崇拜(其次是三山国王崇拜)。今就潮汕妈祖崇拜、习俗概况特别是其文化价值,试论于下。

一、潮汕妈祖崇拜习俗概况

妈祖,又称崇福夫人、天妃、天后、圣母,是我国沿海各地,和台港澳、世界多个国家民众所尊奉的海上女神。“妈祖”是民众对女神的俗称(姓林者称她为“祖姑母”),“天妃、天后、圣母”则是皇帝所赐的封号。其庙大部分叫天后宫,有的叫天妃宫、夫人庙、娘娘庙、崇福庙、朝天宫、英烈天妃庙,俗称“妈宫”、“妈祖庙”。台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和朝鲜、韩国、日本、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甚至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丹麦、挪威、南非等国都有妈祖庙,妈祖已是遍布世界的海神了。

妈祖的传说,虽然充满了神话的浓厚色彩,反映了民众战胜大海、化危为安的美好愿望,但她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而不断加工夸大而成为海神的。她姓林,名默,也叫默娘,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贤良港渔村,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日在岛上峰顶“升天”,终年仅28岁。其父林愿,是福建望族之一、“九牧”①后裔,官至都巡检;母亲王氏。妈祖的父母共生有一男六女,她是排行最小的女儿。当地传说她出生时屋顶祥云彩霞缭绕,至满月都不啼哭,故取名默。她自幼比姐妹们聪慧,八岁开始读书,过目成诵,且能解意。性情温顺,热心助人,常做善事。长大后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还懂卦爻,常给人算卦,占卜吉凶。有多次搭救遇难航船义举。矢志不嫁,专以行善救人为己任。“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见宋朝仙游人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去世那天,传说湄峰上有彩云冉冉升起,空中恍惚有悦乐声,人们认为她是仙人降世,去世是复归仙境。此后,传言常见林默娘身披红装飞翔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人们在海船上就逐渐供设妈祖神像,祈求航行平安。家乡为纪念她,首先设词祭祀,称她为“通玄灵女”。等于是妈祖的家庙,至今仍祭祀着妈祖的各朝代的列祖列宗。在她“升天”的湄洲岛,后人也建词奉祀,经过历朝不断修复扩建,已成了祖庙,至今各地尤其是台胞前往朝拜的香客仍络绎不绝。

妈祖原是一个地方的民间神,怎么会成为海内外至高无上的海上女神?据宋李俊甫《莆阳记事》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33)路允迪使高丽,中流震风,八舟溺七,独路所乘,神降于樯,安流以济。”路允迪认为,他幸免于难,全赖妈祖神力救助,于是“使还奏闻”,特赐庙号“顺济”。由是妈祖从一位民间神正式“提升”为朝廷确认的神祇。以后随着航行的增多,经使臣奏请,历朝皇帝不断加封共26次。其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因施琅之请,皇帝将“天妃”改封为“天后”,并差礼部郎中雅虎亲往湄洲祖庙拜祭。五十九年钦定对妈祖春秋二祭,列入与黄帝、孔子并立的国家祀典。雍正四年(1726),雍正帝为妈祖庙御书匾额“神昭海表”。道光十九年(1839)因琉球正使林鸿年、副使高铿之请,道光帝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并亲书封牌“敕封天上圣母”。

妈祖信仰所以能远播南洋和世界各地,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起着关键作用。从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五年(1430)的25年间,郑和七下西洋都安全顺利。出洋前总要到天妃宫祈祷,其船上都恭设妈祖神位,到达港口也都设祠奉祀。他们认为船队能远航归来,是有妈祖神助,前后奏请永乐帝敕封、宣德帝御祭,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据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船队在海上遇险,“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郑和回国后奏闻皇帝,宣德六年亲自领旨到湄洲岛祭拜。祭文中御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清代,随着海疆的开放和航运的扩展,妈祖的地位也愈来愈显赫。孙中山在台湾策划“广州起义”时,与梁启超拜妈祖,梁挥毫题下“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对联。

各地妈祖的庙宇究竟有多少?没有确数,据说全世界约有5000多座,其中仅在台湾省就有1600多座,民间信仰者人数居各种信仰者之冠。

我们潮汕,地处沿海,民众自古除在陆地生产、经营外,很多人依靠捕鱼、航运贸易、搭  等为生,海上风险、吉凶难测,又毗邻闽南之莆田湄洲岛,故“扶危拯溺”的海上女神妈祖,就大受欢迎,深受崇拜,自妈祖开始出名的宋朝时期,就从湄洲庙请香火,兴建了妈宫。潮汕至今修建或重建者仍有数百座之多,而且祭拜习俗十分盛行。

潮汕最早的妈庙,按目前志书所载,是位于粤闽交界的南澳岛。座落于该岛南澳总兵府所在地城外的深澳妈庙,“宋时番舶建”(见明万历二年饶平县陈天资《东里志》)。它于明万历四年(1575)由南澳副总兵晏继芳从东北侧海滨移址(即今址)重建,十一年副总兵于嵩再修。清康熙三年(1664)因郑成功守将杜辉降清而废岛,妈祖神像也随澳民内迁到饶平县苏湾。二十七年由已来岛三年南澳镇首任总兵杨嘉瑞,遣人到湄洲岛“割香刻像”来奉祀,并在内迁时原址重建。“乾隆戊戌岁(即四十三年、1778年)腊月谷旦,署闽粤南澳总兵刘梦金、署福建水师提督军门镇守南澳闽粤南澳总兵官林国彩、署闽粤南澳总兵官马琳同捐俸重建。”(见梁桷字)道光甲午(十四年即1834年)由澳镇庄芳机、沈镇邦、署同知崔炘、易长华等捐款重建。“文革”时殿宇受损,宫中无光。1984年起不断修建。深澳籍台胞李文龙,于1995年初乐捐10万元人民币助修。后来不断修葺,今庙貌焕然一新,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分三进。1981年9月被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岛上妈庙20座,今皆修复。另有惠来县靖海天后宫原称妈妃宫,建于宋中期,200余年后随大坭都后表楼十八乡村民移居靖海而移址重建,历代修葺,今仍存。也属潮汕妈庙早创者。

潮汕妈庙在海内外影响最大者,是妈屿天后宫。今属龙湖区珠池街道的妈屿,原名马屿。后因渔民、商船经过此地,带来熟鸡拜妈庙而其易变质,遂改为携活鸡上岛祭拜而后放生,久而群鸡满山,故马屿于明朝时被称为“放鸡山”,到清朝因妈庙很出名而又被称“妈屿”。屿上自古就有老新两座妈宫,一是“元时营建于林麓”(见咸丰八年即1858年《重建妈屿天后营捐资碑记》),另一是创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1988年皆被市政府列入首批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南澳镇副总兵何斌臣拓新妈宫,撰《放鸡山天妃宫碑记》(今重刻嵌于妈宫前面墙上)。老妈宫咸丰十一年由民众和商人合资重建。嘉庆元年(1796)汕头人彭维业于此奉一圣像传至台湾新竹县。1928年汕头市总商会发动扩建。1950年起遭破坏,“文革”尤甚,1971年作羊栏猪舍。1984年10月1日,由香港九龙叶晖女士等18位港胞捐资修复。1992年中秋至翌春妈生日重建,建筑面积从162平方米扩建为335平方米,分两进,恢宏典雅。新妈宫位于老妈宫东南数百米远,1983年由市旅游公司牵头,普宁县人旅泰华侨张伯花伉俪捐人民币7万多元(市旅游公司再捐约1万元总共8.4万多元)重修。因妈屿乃汕头市出海口,是渔猎、海运的良港,“华工”、华侨出洋的渡口,故海内外民众对妈屿上之妈宫深具香缘,自古至今,除潮汕人外,华侨、台港澳同胞登屿祭拜者众多。2006年台湾妈庙进香团16人还来寻根拜祖。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促进文明建设 密切两岸交流 潮汕妈祖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