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与恐龙有关的专业术语

发布时间:2019-06-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与恐龙有关的专业术语A-Z:

  藻类——种简单的植物(或称之为植物样生物),有的为单细胞构成(如鞭毛藻),有的为长链状型(如大型褐藻)。一般为水生、无茎无叶。我们最熟悉的大型藻类为海藻。

  异龙——一种活跃于晚侏罗纪时期的凶猛双足龙。生活在平原地带,通常单独外出狩猎。亦会成群捕食。大约12米长,5米高,重达3吨。“异龙”的原意即指“不一样的蜥蜴”。

  鹦鹉螺——一种螺旋有壳软体动物,是现代的章鱼和乌贼类生物的亲戚。其软体部分在藏身于最后一个壳内(称为住室)。其他的地方充满空气(称为气室),可使整个身体悬浮起来。

  两栖动物——最原始的吸气式陆生脊椎动物。化石证据表明这种动物大约出现于3.6亿年前也就是晚泥盆纪时期。它们是从鱼类直接进化而来。这类生物代表了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的过渡时期。在其幼年时期,此类生物还长有腮,但成年后则会进化为肺。“amphibian”是从希腊语“amphi”演变而来,意为“双”,而“bios”则为生物的意思。意指这种动物既能在陆上生存亦能在水中生存。

  大鸭龙——一种食草龙,出现在晚白垩纪时期。大鸭龙是最后一种鸭嘴形恐龙之一。其名字的字面意思即是“大鸭”。这种龙有一张长而宽的喙, 里面有几百颗臼齿。大鸭龙长达13米,重至5吨。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后出现的植物种类。它们最早出现在早白垩纪时期,在晚白垩纪时期占据了世界植物群的大部分。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

  甲龙属——其字面意义为“融合的”或“僵硬的蜥蜴”。一种中型大小,出现在晚白垩纪时期的食草恐龙。其背部如同背负重型装甲,尾巴如棒槌一般。所有的骨头都融为一体,脑部的空间很小。最长可达10米,重7吨。

  南极洲——南极(the south pole)

  蛙嘴龙(无颚龙)——出现在晚侏罗纪时期的小型翼龙。喜欢呆在梁龙或蜿龙的背上漫游于旷野中。靠食昆虫为生,但对一些大型昆虫却奈何不得。其翼展大约为50cm,体重约为3-7克。

  迷惑龙(雷龙)——一种大型的四足食草蜥脚类恐龙,身长可达21米,体重超过20吨,生活在晚侏罗纪时期。迷惑龙也叫雷龙。

  南洋杉——这种古老的树种至今仍存活于世。为高大的常绿针叶树。这种植物现在的代表是猴谜树。

  始祖鸟——是生活在晚侏罗纪时期的一种最古老的鸟类。它仅有6块主骨骼,现知的始祖鸟标本全部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索伦霍芬周边的索伦霍芬石灰岩层中,这种鸟的前翼已经进化为较为完整的羽毛,但仍然保留着爬行动物的特征。它有一条(21节)尾椎组成的长尾,口腔内长有牙齿,指端有爪。人们相信这种生物是从恐龙或奔龙进化而来。

  古海龟——白垩纪时期的一种食肉海龟,体型跟小汽车一般大小。

  群岛(Archipelago)——群岛

  祖龙——字面的意思为“古老的爬行动物”。属于槽齿类爬行动物,依次为翼龙、鳄鱼、恐龙和鸟类的祖先。

  节肢动物——三个主要的种类为唇足纲、多足类和昆虫纲。节肢动物还包括蜘蛛、蝎子和甲壳类动物。这三大种类的祖先都是在寒武纪晚期发展起来的。

  寒武纪重爪龙——出现在早白垩纪时期的兽脚类食肉恐龙,头型很像鳄鱼,前肢很长,有三只强有力的“手指”,特别是拇指特别强壮,重爪龙最初可能靠食鱼为生。它的存在由一副1983出土于英国苏瑞的矿场,保留的相当完整的骨骸化石证实。

  箭石——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类似乌贼的软体动物。靠鱼和海洋生物为食。长有触须,嘴成喙状。触须上长有钩而不是吸盘。在侏罗纪时期较为常见,现已灭绝。

  本内苏铁——一种古老植物的总称,茎被为叶柄残存的叶基所包被。外形类似苏铁属植物,这种植物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期非常繁茂,于晚白垩纪时期绝迹。

  两足动物——两只脚的生物的总称。

  鸟类——长有羽毛、卵生,新陈代谢能力很强,大部分种类都会飞行。鸟最先出现在侏罗纪时期。关于鸟类是否为爬行动物演变而来的观点,古生物学家至今未有定论。

  鸟臀龙——鸟臀龙是恐龙最主要的两大分类之一。大多数为食草动物。最初出现在三叠纪时期于晚白垩纪时期灭绝,其因其有着似鸟类的臀部而得名。

  蜿龙——出现在晚侏罗纪时期的高大型食草恐龙,其名字原意为“手臂状的蜥蜴”

  蝴蝶——昆虫的一类。蝴蝶、蛾和弄蝶都被归类为鳞翅目。现今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物种都归在这类下。它们从白垩纪起随着作为食物的显花植物而演进,并为之授粉。它们是昆虫演进中最后一类生物。

  寒武纪——是在地质时间上约为五亿四千万年前至五亿五百万年前古生代初期的一段地质时间。它可区分为三个时期:始寒武纪(五亿七千万年前至五亿四千万年前)、中寒武纪(五亿四千万年前至五亿两千三百万年前)、以及后寒武纪(五亿两千三百万年前至伍亿五百万年前)。

  同类残食动物——食自己同类动物的总称。

  坎塔布利亚——每年鸟掌龙唯一栖息的岛。这种巨大的翼龙通常都会飞行几千里到达这座岛。这里是西欧在中世纪时期少数几个没被洪水淹没过的地方。岩床部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共有。

  石炭纪——石炭纪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它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始石炭纪三亿两千至三亿六千万前)、和后石炭纪(两亿八千六百至三亿两千万年前)。

  食肉动物——靠食其他动物为生的动物。

  软骨——一种浓密胶状物质,强壮但比骨头有弹性。它是许多原生动物例如鲨鱼骨骼主要组成份。在人身上,鼻子和耳朵及含有用来充填组织的软骨。

  新生代——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Cenozoic Era)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期,它从6 5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蜈蚣——成扁平长条形,身体两侧有两排足。大约于志留纪时期进化而来,到如今约有2 800个种类。和千足虫一起统称为多足类动物。

  角龙——角龙是一种鸟臀类草食性恐龙,是一种传说生物,活跃于后白垩纪(1.44亿~6 640万年前),其明显特征包括脸上的角及勾状的喙与头后方骨质的皱摺。

  几丁质——几丁质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含氮多糖类生物性高分子,主要的来源为虾、蟹、昆虫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与无脊椎动物的器官。

  蟑螂——蟑螂跟其他昆虫一样繁衍于泥盆纪晚期。他们是夜间出来活动的食腐动物,喜欢生活在洞穴中,特别喜欢炎热和干燥的环境,繁殖力极强。

  腔棘鱼——腔棘鱼出现於3.6亿年以前,活跃于三叠纪时期,既可在淡水中生存也可在海洋里生存,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古老的鱼竟然在现今印度洋的深海里被人发现。身长约为半米,重可达50公斤。

  腔骨龙——这种小型的双足食肉恐龙生活在三叠纪晚期。居住于河谷、灌木丛和平原地带。即会单独狩猎也会群体捕猎。在干旱季节,腔骨龙会成群结队地出动捕猎。身长约2-3米,体重约为35-40公斤。

  虚骨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期的双足食肉恐龙。靠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身长约2米,前肢强劲和鼻子较长。

  松树——针叶树的一种,既高且瘦,遮荫性不佳,属于南美杉族群。

  针叶树——一种到现今依然存活的树种,属于典型的常绿树种,树叶呈锥形、针形。广泛分布于温带气候地区。有化石证据显示,这种古老的树种可追溯至3亿年前。

  粪化石——史前动物的粪便。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与恐龙有关的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