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邦股份打造猪肉全产业链 上半年养殖全成本下降11%
发布时间:2019-06-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天邦股份上市已有10年。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打造和完善从育种、饲料、疫苗、养殖、屠宰到深加工的生鲜肉及肉制品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公司商品猪销售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加60.05%,销售均价为11.34元/公斤,同比下降19.60%。
据业内人士分析,自2016年下半年起,我国猪肉市场进入下行阶段,2018年1月份快速下跌后,生猪价格从15.28元/公斤下跌至目前的10.19元/公斤,跌幅约34%,低于生猪市场12元/公斤的行业成本价,生猪养殖行业全面亏损。同时,有农科院专家分析,今明两年生猪价格整体上仍将处于下降通道。
天邦股份上半年育肥猪养殖全成本为11.93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13.42元/公斤下降11%。7月11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到天邦股份行政总监严小明,并了解到,公司正在致力于完善生鲜肉及肉制品全产业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加强疫苗研发实力
降低病损
据悉,天邦股份在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方面摸索出“活毒激活+灭活疫苗加强”的免疫模式,并配合推出“无泻问候”活动,为全国上百家养殖企业提供了一对一方案。公司提出防控危害养殖效率的腹泻病的有效措施,获得了养殖户的认可。
2017年,天邦股份子公司汉世伟集团旗下除阴性母猪场外的生产单元,全面推广和使用成都天邦预防蓝耳病的疫苗,母猪场在整年的生产过程中表现平稳,未受到包括流行变异株在内的蓝耳病影响,使用蓝福佳的蓝耳阳性母猪场PSY最高的达28.11,生产水平较上一年度明显提升。
记者了解到,2017年第四季度,汉世伟集团期末基础母猪存栏数较第一季度有大幅增加,但发生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案例数及损失猪仔数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公司+家庭农场”
规模化养殖优化成本
天邦股份自2013年收购艾格菲集团开启生猪养殖业务,从没有一头猪到2018年4月底已有能繁母猪存栏17万头,公司预计2018年年底实现能繁母猪存栏24万头。
“从过去的规模增长来看,我们是具备规模化快速扩张能力的。”严小明谈到,公司养殖规模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养殖成本,并且在成本高压下仍然要保证猪的优质。
天邦股份生猪养殖模式采用美国普遍使用的两点式,即“公司+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养殖模式,将母猪扩繁和仔猪育肥两阶段进行物理隔离,减少猪群循环感染的风险,这种养殖模式有效提升了生物安全管理。
在与农户签订委托养殖合同时,天邦股份要求农户统一建设新猪舍或技术改造原有猪舍,并购置标准化的设备。通过合作,公司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场地和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取得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实现成本优化管理。
多渠道销售
助力猪肉食品推广
2017年天邦股份先后收购了上海三美食品公司和江苏民生肉品公司,升级改造并建设先进的生猪屠宰、分割车间,配备完整的生猪屠宰设备设施与流水线。
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加工环节所屠宰的所有生猪全部来自天邦股份旗下汉世伟集团,从毛猪进场到屠宰、预冷、加工和发货等各环节,严格遵循检验流程与产品标准,保障品质。“我们重视生产安全,每一头猪都是可追溯的,要保证餐桌上的猪肉是安全美味的”,严小明表示。
天邦股份拥有拾分味道系列猪肉产品,逐步形成在各个区域的分销和代理运营模式。截至2018年5月份,公司共拥有64家门店,主要分布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各大商超、卖场、标超内或单独的专卖店。此外,公司不断开拓猪肉产品销售渠道,包括产品体验窗口、团体销售和电商平台销售。
“对于食品板块来说,我们未来主要通过轻资产模式,补充人员,通过溢价销售和渠道扩张来进行食品板块B2C能力的快速建设。”严小明告诉记者,天邦股份的全产业链模式及规模增长是配套发展的,未来发展的六个战略基地聚焦资源,将结合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及食品公司协同发展。“目前位于山东东营、江苏盱眙、安徽阜阳和广西贵港的四个基地建设已经较为成熟,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他两个基地也在积极筹建中”。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天邦股份打造猪肉全产业链 上半年养殖全成本下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