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西兰花九成是“外国种” 浙江带头创新尝试打破垄断
发布时间:2019-06-2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1月10日,台州临海杜桥镇的西兰花种植基地内,近千颗翠绿的西兰花组成一只巨大“花束”,在细雨中迎接前来参加浙江西兰花品种大会的省内外嘉宾。同时,也彰显着研究人员打破国外西兰花种子在国内垄断地位的决心和信心。
之所以会用“垄断”一词,是因为来自日本、泰国、丹麦、智利、美国等国的西兰花种子,目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近90%。
种子价格猛涨,垄断背后是风险和隐患
起源于地中海的西兰花,因其“健康”“抗癌”等标记,如今日渐成为大众餐桌上的新宠。近年来,国内西兰花产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西兰花栽培面积超过100万亩,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云南、河北、甘肃等地。
而就是为了这颗绿油油的球形蔬菜,我国每年都要花大价钱从国外进口种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李占省研究员介绍,2017年我国西兰花种子进口额超过43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是超过3亿元。
对西兰花种植户而言,种子垄断造成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种植成本和种子供应量。种了20多年西兰花的农户王道标,对此感受颇深。“我们合作社种了1000多亩西兰花,都是日本品种。前年平均一粒种子价格从几分钱猛涨到将近2毛钱,一亩地仅种子成本就六七百元。有时想多种点,还买不到那么多种子。”他叹了口气说。
而在育种专家们看来,西兰花产业受制于国外种业企业的尴尬局面,不仅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效益,更是为国内西兰花产业乃至粮食安全都带来严重风险和隐患。国外种业企业一旦因为某种原因“断种”,势必影响国内整条西兰花产业链及成千上万的农民和家庭。
何时打破垄断?先要有值得信任的国产品种
在这场由省农业农村厅和台州市政府共同组织的西兰花品种大会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西兰花种植户。当被问及“为什么不选择国产品种”时,他们的回答几乎完全一致:一来对国产品种知之甚少,二来也不清楚国产品种的品质如何。
这些朴实的农民坦言,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种了多年、品质稳定的国外品种,而不愿意冒风险去尝试从来没有种过的国产品种。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秋冬西兰花的主产区,浙江省西兰花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其中台州市种植面积超过14万亩。在台州,尽管当地前两年已经开始推广国产西兰花品种,但目前国产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也只有两成左右。
对于种植户的想法和选择,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振卿表示非常理解。“一个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向市场,再到成为市场接受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种,至少需要10至15年。”省农科院科研科技人员说,我国西兰花研究、选育工作起步相对国外较晚,我们在市场培育和种质资源方面有所差距。
正因如此,选育出更多值得西兰花种植户信任的国产品种,愈发显得迫在眉睫。
成果已经初显,新“国货”有潜力替代“外国种”
面对这些现状,去年5月,农业农村部决定设立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该攻关组由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牵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首席专家单位,联合国内主要西兰花科研教学单位和种业企业共20多家开展联合攻关。
联合攻关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选育一批具有重大推广应用前景、能够部分替代国外品种或适合国内消费需求的西兰花新品种,5年内实现“替代进口、引领全国、带动产业”的目标。
而今天的这场大会,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展示去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并向种植户展示和推广选育出来的国产新品种。
大会现场发布的中国西兰花10大新品种,包括2个早熟品种、6个中熟品种以及2个晚熟品种。这些新品种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相对成熟稳定,具有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全国各地均有不俗表现,具有替代国外品种的潜力。
怎样才算真正打破国外种子的垄断地位?在赵振卿眼里,“市场占有率”最能说明问题。尽管目前这一数据只有10%左右,但他相信,自主育成品种今后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肯定会逐年提升。
种植户王道标这次到大会现场,就是想挑选新品种的。现场专家告诉他,这次推广的国产西兰花品种,稳定性不比国外品种差,种子价格相对低很多。他自己也看到,国产品种的颜色、品质也都很好。他已经决定,下一季要在合作社的千亩种植基地里种植国产品种。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你吃的西兰花九成是“外国种” 浙江带头创新尝试打破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