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鲈养殖效益高前景好
发布时间:2019-06-2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广东省珠海市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是珠江口最重要的河口渔业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长期建设,珠海市已成为全国著名渔业大区,具备了作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先行、先试试验区的条件,可以为珠海市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海鲈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受重视
花鲈主要分布在我国及日本、朝鲜沿海,是我国主要的海水优质鱼类。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我国沿海花鲈分为北方种群和南方种群,其肉实味美,质地鲜嫩、透明,入口嫩滑,清甜无腥味。人们喜爱海鲈,不仅爱它的肥美肉鲜,还有它丰富的营养价值。
我国学者从上世纪70年就代开始对海鲈进行研究,包括海鲈形态、分布、生态特性、生长发育、繁殖特性等,从8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营养与饲料等研究,其中苗种规模化生产、池塘与网箱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研究文献激增。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海鲈已成为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主要养殖鱼类,浙江省海鲈养殖产量占海水网箱养殖产量60%以上。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产业,海鲈作为重要候选品种受到极大关注。2017年,海鲈被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列为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主要种类之一,单独设立海鲈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营养与饲料岗位科学家,更好地服务海鲈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09年,珠海市斗门区注册了“白蕉海鲈”商标,并成为珠海市农业类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海鲈具有生长周期短、可以高密度养殖、饵料成本相对较低、综合养殖效益较高等特点。海鲈养殖面积快速增加,2012年,仅珠海市斗门区海鲈养殖面积就近1333.33公顷,年产量达9万吨。2017年,作为白蕉海鲈主产区的斗门区获批为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产业发展亟需治本良策
在2012年全国海水鱼类整体呈“产能增、成本升、销售难、价格降”的形势下,海鲈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问题集中爆发,危机凸显:海鲈价格暴跌,截至2013年3月底,塘头收购价为10.2元~10.4元/公斤,而成本价为15.0元~15.6元/公斤,养殖户亏损严重,海鲈严重积压。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海鲈产业危机,积极采取措施,提供贴息贷款等,帮助水产企业和海鲈养殖户走出困境;从2013年起,珠海市市级财政连续4年每年安排资金不低于400万元用于扶持海鲈产业发展。据了解,这已是2000年以来第五次海鲈“救市”行动。但这样的行动治标不治本(如图所示),海鲈产业发展“每两年一个轮回”的怪圈尚未打破,亟须海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治本良策。
海鲈产业危机周期性爆发的表观原因可以归纳为海鲈养殖面积盲目增加,片面追求高产,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加工能力及销售渠道有限;花鲈生殖调控与遗传育种等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技术未得到国家科技部门的应有重视;海鲈流通与加工规模较小,与强大的养殖产能不协调。探究其深层次的成因是产业链不完善,风险分散能力较弱,产业化水平较低,体现为产业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较低。
目前,海鲈种苗、养殖、加工、流通及其服务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中效益较低、风险较高的养殖环节集中在珠海,而效益较高的海鲈种苗主要依赖福建。目前,斗门区95%以上的海鲈种苗是从福建等外地苗种场购买的。据调查,2005年,斗门区购买的海鲈苗种成活率普遍在90%左右,至2012年平均成活率只有25%~35%,畸形率也逐渐升高。海鲈种苗抗病力大幅下降,加上高密度养殖导致海鲈病害不断,水霉病、细菌性肠炎、出血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频发,从而导致成活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肉质口感下滑、养殖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活鱼运输的关键问题未能解决,海鲈不能以鲜活的状态到达价值较高的区域。由于市场终端问题未能很好解决,海鲈这一优质水产品未能实现优质优价。海鲈养殖利润常年在1.0元~4.6元/公斤徘徊,养殖户为了生存,只有不断追求更高的单产,海鲈单位面积产量由2008年的4.50万公斤~5.25万公斤/公顷飙升到2013年的7.50万公斤/公顷。随着养殖密度的激增,养殖水体水质加剧劣化,导致病害频发。养殖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大量使用违禁药物,海鲈的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然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确保海鲈健康高效养殖所急需的相关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尚未确立,海鲈养殖整体规模巨大,但规模大并不等于规模化、集约化;生殖调控与育种技术缺乏整体调控;目前,海鲈养殖从业者多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规模化合作社、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集中度低;海鲈加工、流通及其服务业市场培育不足,规模小而分散,缺乏龙头企业及专业化集散市场,专业化生产程度低,无法形成大规模加工、集散、销售能力;由于产业链较短,风险分散能力较弱,一些企业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等形式组织的合作化经营程度不高,合作社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其中“公司+农户”等模式相对松散,公司没有对养殖户利润的承诺,随行就市收购海鲈,只对用本公司饲料养殖的海鲈优先收购,养殖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卖给其他企业。这种“公司+农户”的模式并没有实质性地分散行业风险,养殖户大多仍以单独生产为主,不能形成合力统一经营,养殖户之间无序竞争或盲目扩张的现象较为普遍,进一步增加了海鲈产业的脆弱性。
海鲈养殖将成为支柱产业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重点打造海鲈加工产品品牌和优质苗种品牌,建设加工物流专业园区,形成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围绕海鲈产业形成苗种、饲料、渔药、流通加工、技术服务及配套产业,将海鲈产业发展成为珠三角乃至国内最重要的渔业支柱产业。
科学规划,在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上下功夫按照建设现代渔业的要求,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渔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发展方向、目标和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坚持规模开发,集约养殖,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海鲈加工业和专业化集散物流业,加快龙头企业、先进技术和装备引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新市场,经过3年~5年的努力,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完整、产品品质优良、生产环境友好、经营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海鲈产业;提高活鱼上市比例,维持相对稳定养殖量或调整不同上市时间,保证合理流通量,实现较高的养殖利润,使海鲈养殖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加大技术创新和培训力度,提升海鲈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海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河口区海鲈繁育体系,实现优质海鲈种苗本地供应,有效延长海鲈产业链。花鲈雌鱼生殖周期4年,采用传统选择育种技术需要10年以上才能取得显著遗传进展,结合现代基因组学信息、多性状复合选育、功能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技术提高育种进程和育种效率。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海鲈养殖效益高前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