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相城区稻蟹、稻虾共生共作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9-06-2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近年来,相城区农业局在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鼓励农民积极探索稻田养蟹、养虾新模式,以生态高效养殖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稻虾鱼”立体种养 致富新模式

  在相城高新区三埂村,有这样一片稻田,水稻郁郁葱葱,水稻下,还有举着大钳的龙虾和游的正欢的鲫鱼。这片热闹的稻田正是顾德宝的立体种养基地。

相城区稻蟹、稻虾共生共作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2017年,在扬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和三埂村相关负责人的指导下,顾德宝开始尝试稻虾鱼立体种养。他将水稻田四周用养殖围网围起来,同时用尼龙网将稻田一分为四,水稻插秧10天后,每亩放入50斤左右的龙虾苗和300条鳊鲫鱼苗。为了安全,顾德宝还在30亩水稻田四周挖了一条“环城河”式的水沟,插秧前每亩田撒施50斤菜饼和黄豆作为基肥,保证后期不补撒化肥,虾鱼的喂养也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使用人工除草,太阳能杀虫灯杀虫。顾德宝说:“稻田里长大的小龙虾和鲫鱼肉质更加健康和鲜美,十分抢手。”

相城区稻蟹、稻虾共生共作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在小龙虾捕捞季节,顾德宝的水稻田里每天能供应市场100斤左右。一亩水稻田放50斤小龙虾苗,起捕时能生长到200斤,按每斤25元的批发价计算,每亩水稻田的小龙虾收入约5000元,除了小龙虾的收入,加上稻米和鲫鱼的收入,每亩效益在1万元左右,而纯水稻种植亩均效益只有不到一千元!

相城区稻蟹、稻虾共生共作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谈起对水稻田的展望,顾德宝十分有信心,并希望未来稻虾鱼立体种养的规模能够扩大到60亩以上,更能体现规模效益。

  稻花香里爬出大闸蟹

  位于相城区太平街道的一片与阳澄湖相邻的水稻田里,微风吹过,稻浪飘香,平静的水面上,一只大个头的大闸蟹爬了出来。到九月下旬,这些大闸蟹就要爬上市民餐桌了。

相城区稻蟹、稻虾共生共作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据养殖户杨金新介绍,因为住在阳澄湖边上,又受到稻田养鸭技术的启发,他便萌生了“为什么不能在稻田里养大闸蟹”的想法。在太平农服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他将自己承包的136亩水稻田划出83亩作为试验田,请来技术顾问,挖沟开渠,在今年四月份投入了七万只蟹苗,并在七月中旬又在水稻田里投入了青虾虾苗。如今,大闸蟹的个头已初见规模,杨金新高兴地说:“等到九、十月份,成熟的大闸蟹自己都会从水底爬出来哦”。

相城区稻蟹、稻虾共生共作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杨金新展示蟹苗

  除了太平,相城区渭塘农业示范园内的30亩稻田也尝试起了养蟹。稻田规划整齐,水稻棵棵翠绿,据示范园负责人介绍:“我们在今年三月份投入了一万五千只蟹苗,预计到接下来的捕捞季节,能有70%-80%的产量。”

相城区稻蟹、稻虾共生共作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相城区稻蟹、稻虾共生共作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稻田养蟹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的重要方式之一。杨金新和示范园负责人都表示,由于大闸蟹对水质要求极高,所以养殖期间不打农药,手工除草,使用玉米片、带鱼等生态饲料。稻田里的害虫是大闸蟹的食物来源,而大闸蟹的粪便又能为稻田增加养分,相辅相成。

  2017年相城区水稻综合种养总面积273亩,近日,相城区农业局对去年水稻综合种养工作下达补贴资金27.15万元。接下来,相城区将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创新创业,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相城区稻蟹、稻虾共生共作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