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陷入困境,无序竞争待破解

发布时间:2019-06-2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当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面临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等问题,企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压力甚至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和大豆收购价格。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严控新增产能,摆脱产能过剩局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创新,拓宽应用领域,完善品牌建设,健全产业链。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引导,让国内大豆蛋白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大豆食品蛋白是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近年来不断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不过,国内大豆蛋白产业存在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陷入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导致企业经营十分艰难。国产大豆蛋白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合理控制新增产能,提升竞争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合理规划 控制新增产能
  大豆蛋白是对豆粕的深加工,加工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品种。其中,大豆分离蛋白是我国大豆蛋白企业加工的主要品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投资建设,随着我国植物蛋白应用市场的日益扩大,尤其是肉类制品应用量的迅速扩大,国内掀起一股大豆蛋白投资热潮。2000年至2004年,是我国大豆食品蛋白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产能快速扩张,食品蛋白出口量占全球市场一半份额。2008年以后,受到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国内一些大豆分离蛋白加工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一些企业没能实现转型升级而被迫退出市场。

  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大豆蛋白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大多数加工企业艰难维持经营,开工率不足30%,产能相对过剩成为全行业的首要问题。最近,吉林松原市一家大豆分离蛋白加工企业,因为一直无法扭转不利的局面,宣布停止销售大豆蛋白产品。相似案例不断上演,给本已形势严峻的大豆蛋白加工行业再浇一盆冷水。

  “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认为大豆蛋白行业进入门槛低,但进入后却发现门槛并不低,然后开始打价格战,资金耗尽后造成蛋白厂和车间变成一片废墟。”山东禹王蛋白公司总经理李顺秀谈及现状颇为无奈。

  由于近年来政府没有合理规划大豆食品蛋白加工的产能,新增产能没有限制,行业协会也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导致整个大豆蛋白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陷入了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企业普遍陷入经营困境,压力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致使大豆加工企业也处于亏损状态。大豆加工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得不降低大豆收购价格。这也是造成国产大豆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卖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大豆蛋白分离协会负责人认为,控制新增产能是大豆食品蛋白行业摆脱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国家在产业规划上要严格控制大豆蛋白行业产能,要像禁止大豆油脂加工行业新上产能一样。同时,在协会引导下,加强行业内的沟通、协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创新 构建全产业链
  创新能力低是我国大豆蛋白加工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业内专家认为,与美国杜邦、ADM、日本不二富吉、以色列Hayes工程公司等跨国企业相比,我国大豆食品蛋白加工企业在研发、技术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加大新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投入,以更好的品质和差异化满足全球用户需求。

  山东禹王蛋白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大豆蛋白加工企业,现拥有禹城、临邑、哈尔滨宾县、齐齐哈尔克东县等7家分公司,年加工大豆60万吨,年产低温豆粕40万吨、大豆分离蛋白12万吨,是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加工及原料加工基地,产品主要用于国内肉制品行业、乳制品行业、烘焙食品、保健食品、素食产业,以及部分制药产业、生物制剂产业。

  “禹王为了避开低价恶性竞争,一直注重科研创新,不断加大对食品领域应用蛋白的研发投入,拓宽大豆蛋白应用领域,引领食品大豆蛋白行业发展。”李顺秀说。1999年,禹王生产的大豆蛋白原料低温豆粕使蛋白收率提高10个百分点,每吨成本降低2200元,提升了国内企业竞争力,使我国由大豆蛋白进口大国转变为出口大国,打破了美国、日本两大蛋白生产巨头的垄断,带动了中国大豆蛋白工业的提升。在加工装备方面,禹王拥有大豆加工设备“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自己调试、自己优化、自己升级”的自主研发模式,带动我国大豆蛋白行业主要设备由2000年以前进口德国、日本,到目前几乎全部采用本土装备,大大推动了该行业装备制造的发展。在种子研发方面,禹王研发的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种子,试验田亩产量近400公斤。得标准者得天下,禹王还参与了我国食品用低温豆粕、大豆粕、豆制食品业用大豆、大豆油、大豆浓缩蛋白国家标准的制定。

  从禹王的案例不难看出,构建大豆全产业链是大豆蛋白加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通过大量兼并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已控制了我国大豆全产业链。与之相比,国内大豆蛋白企业规模小、链条短,目前只能算作是跨国粮商的“加工车间”。近年来,禹王集团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在努力构建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李顺秀认为,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是当前国内大豆蛋白加工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大豆产业链相关企业应提升大豆加工的整体研发能力和水平,开发更多的大豆蛋白产品新品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国家应该加强对大豆蛋白研发型企业的研发补贴,促进大豆蛋白行业的转型升级。

  拓展市场 加强品牌建设
  培育拓展食用大豆蛋白市场,不仅可以消化当前过剩产能,还可带动食用大豆蛋白产业发展。但是,培育市场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消费者等方面的付出和长期艰苦的努力。

  大豆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每100克大豆含蛋白质40克左右,大豆还含有异黄酮、卵磷脂、皂苷、可溶性纤维等,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大豆蛋白食品在欧美市场上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豆食品种类已增加到万余种,如大豆汉堡、大豆热狗、大豆蛋糕、大豆冰淇淋、大豆奶酪、大豆饮料、大豆奶、大豆烘烤食品等。国内市场只有大豆奶粉、大豆冰淇淋、大豆饮料、大豆酸奶等几十种大豆蛋白食品,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居民改善食物营养结构的愿望迫切,对高蛋白食品需求增加,国产大豆食品加工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机。一些嗅到市场先机的企业开始转型做大豆蛋白加工,比如黑龙江哈尔滨巴彦县八旗粮油公司就是一家有着13年历史的油脂加工企业,公司总经理刘宏伟表示,该公司近年来开拓大豆食品蛋白加工业务,为南方一些食品企业提供大豆蛋白原料,今年还要拓展大豆素食加工业务。

  加强品牌建设,是拓展国际国内大豆蛋白食品市场的可行之路。业内专家认为,政府应该从国家层面着力打造“中国大豆”“中国大豆食品”国家品牌,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牌,创建中国大豆蛋白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食药、工商、税务、海关、公安等部门应采取联合行动,加大对转基因的监管力度,为支持和鼓励“中国大豆”打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

  专家建议,对于收购和加工国产大豆的大豆深加工龙头企业,应该加大补贴力度,大力提倡和鼓励消费素肉(素食),做大以大豆蛋白食品为主体的素肉(素食)产业。此外,还应由行业协会牵头,对大豆和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进行全民科普,宣传大豆食品的营养功效和保健功能,让消费者了解并接受大豆蛋白,为国内大豆蛋白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陷入困境,无序竞争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