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工程”让肉羊产业走出低谷
发布时间:2019-06-2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徐永升 见习记者 冯雯雯)新春时节,来到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四家村农民常凤龙家,新生羊羔的咩咩叫声不绝于耳。“从正月初一到现在,我一直盯在羊圈里接春羔,现在已经接了30多只,这种杂交改良的羊羔格外抢手!”老常做了个比较:同样是刚断奶的30多斤重的羊羔,改良羊每只能卖到650多元,而本地大尾羊连300元都卖不上。如今,常凤龙靠养优质改良羊,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中的140只基础母羊,每年都能给他带来15万元的收入。
常凤龙的喜悦,源自巴林右旗在肉羊产业推动的“良种工程”。在上一轮长达4年的肉羊产业低迷期,巴林右旗牧民深感“羊贱伤牧”之痛。如何让肉羊产业走出低谷,东山再起?从2017年开始,该旗全面推行肉羊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市场引领、政府扶持、科技支撑、企业运作、草业先行、示范带动”的思路,推动肉羊良种繁育、品种改良和肉羊产业提质增效,使肉羊成为全旗产业扶贫的“急先锋”。
杂交改良羊和本地土种羊到底有哪些区别?老常抱着1只刚出生的澳寒杂交羔羊介绍,这只“羊宝宝”的爸爸是澳洲白绵羊,原产地在澳大利亚,它的妈妈是本地产的小尾寒羊,小羊羔既集中了父本长得快、耐粗饲、产肉多的特点,又集中了母本繁殖率高的特点。在同样的条件下育肥,6月龄的澳寒杂交羊平均可以长到50公斤,而本地大尾羊只能长到45公斤。老常说,澳寒杂交羊的肉质细嫩还不膻,市场上都抢着收,养1只杂交改良羊的纯收入达到800至1000多元,相当于养2只土种羊的收入。
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推动下,该旗的肉羊育种和改良工作已全面铺开。2017年旗里投入财政资金1160万元,购入澳洲白种公羊500只,澳洲白羊胚胎2003枚,组建农牧业技术服务公司15家、肉羊良种集中配种点27个,培育肉羊繁育养殖示范户460户。旗里先后与北京澳沃特科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等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通过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开展优质肉羊繁育工作。2018年,旗里还投入肉牛、肉羊改良资金1000万元,对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的母羊,每只补贴30元,全年共完成肉羊经济杂交改良37.7万只,它们成为全旗肉羊产业扶贫的“明星”。
为了打通肉羊上下游的产业链,巴林右旗在做好肉羊改良的同时,上抓增草养畜,下抓肉羊产业的深加工和品牌建设。2018年旗里发展人工种草4万亩、全株青贮玉米30万亩,为肉羊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大的生态空间。为了发挥“巴林羊肉”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的品牌效应,旗里着力在肉羊深加工上做文章。眼下,旗里的肉羊加工及巴林鲜达冷链物流项目已经开始运营,肉羊的年屠宰能力达到100万只。去年,企业屠宰肉羊50万只,其中有25万只来自巴林右旗本地,其深加工产品已进入海底捞、西贝等餐饮企业和南方各大城市的超市。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良种工程”让肉羊产业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