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前的海报讲述珍贵音乐记忆
发布时间:2019-06-3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时隔71年,德国老人保罗-昂格雷尔终于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上海。离开的时候,他还是个4岁的小男孩,如今,满头银发的他捧着几张母亲留下的黑白照片,穿梭在这个飞速变化的城市里。他能找回照片里曾经的生活记忆吗?
去年夏天,上海交响乐团欧洲巡演赴德国汉堡。演出前,一位德国老人从350公里外的杜塞多夫乘火车赶来,交给乐团一批颇具价值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上海工部局乐队演出的节目单和海报。这位老人正是保罗-昂格雷尔。原来,保罗的母亲莱达-派真妮,当年曾在上海跟随工部局乐队指挥梅百器学习钢琴,并多次作为独奏和乐队合作。
遗憾没有继承母亲天分
在保罗的礼物中,有一张1941年上海工部局乐队的演出海报。指挥家是梅百器,钢琴独奏是保罗的母亲。在上海的古典音乐历史中,梅百器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1919年,这位意大利指挥家来到上海,接手了当时并不景气的上海公共乐队,仅用几年就将其发展成远东第一的上海工部局乐队。在梅百器力争之下,中国人被允许出席上海工部局乐队的音乐会;也是在他的努力下,乐团里逐渐有了中国演奏家。梅百器的学生里,不仅有外国人,也有傅聪、巫漪丽、吴乐懿、周广仁等,他们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代独奏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
收到保罗的珍贵礼物,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邀请他有空来上海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看看母亲表演过的剧场。如今,保罗来了。他和妻子两周前来到中国,走过北京、青岛、曲阜、苏州等地,最终抵达上海。昨天,在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保罗高兴地在一张梅百器与学生们的合影中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在保罗一家曾住过的国富门路,也就是如今的安亭路,他认出了一幢老房子的砖墙。母亲曾穿着旗袍,倚在这墙上拍下一张照片。“我母亲很喜欢穿旗袍,在我看来,她就是个有意大利国籍的中国人。”
关于上海的记忆,保罗只记得母亲曾要求他在屋子里练琴,自己很不情愿,总想逃出去玩。“很遗憾,我没有继承母亲的艺术天分。”保罗给记者看他手机里保存的母亲的画,她用素描的方式,勾勒出街头巷尾不少中国人的脸庞。
东西方文化在音乐中交汇
1977年母亲过世后,她的遗物便由保罗和妻子保存。保罗说:“我和妻子没有孩子,近年来我们开始考虑如何处置母亲的遗物,觉得应该把这些东西留给珍视它们的人。”保罗的妻子通过种种方式希望和上海交响乐团取得联系。她了解到上海和德国汉堡是友好城市,就尝试通过汉堡的相关机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偶然得知了上海交响乐团要到汉堡巡演的消息,于是有了去年夏天在汉堡的相遇和如今在上海的重逢。
在上海,除了寻找母亲的记忆,保罗和妻子还目睹了一个崭新的上海。“我们登上环球金融中心,俯瞰上海遍布的摩天大楼。我们去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感受到上海人对音乐的热爱。”保罗捐赠的那张1941年上海工部局乐队的演出海报,如今悬挂在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的序厅,向人们讲述这座城市一段珍贵的音乐记忆;讲述过去一百多年来,东西方文化如何在这座城市交汇;讲述音乐如何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连接在一起。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77年前的海报讲述珍贵音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