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天水市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布时间:2018-06-2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当前,我市小麦由川到山逐步进入乳熟期,各地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自5月中旬以来,市县区植保部门积极行动,抓住“两病一虫”发生为害的关键时期,把病虫害防治作为保粮增收和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深入病虫害发生重点区域,积极开展技术指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迅速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高潮,有效控制了各类病虫害大面积扩散流行,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截止目前,全市完成小麦“两病一虫”防治319.8万亩次,其中防治小麦条锈97.7万亩次、白粉病139.8万亩次、麦蚜82.3万亩次,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靠实相关责任。为了全面抓好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市农业局年初就下发了《关于印发2018年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方案的通知》,对全年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4月上旬,我市遭遇了罕见的低温冰冻灾害,针对冻害过后小麦苗情弱、病虫害扩散快的形势,市农业局又紧急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要认识到病虫害防控对全年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把防病灭虫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抓紧抓好,决不能因病虫为害造成小麦减产。各县区也相继制定了防控方案,成立了病虫害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靠实防治责任,确保措施落实。
二是强化物资供给,确保防治所需。今年省上下达我市各县区小麦重大病虫疫情防控补助资金275万元,主要用于防治药械采购和技术指导等。3月份以来,各县区严格按照《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2018年小麦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及下达防控补助资金计划的通知》(甘农牧财发〔2017〕116号)的具体要求,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按要求按比例开展了防控物资的采购,共采购三唑酮、氟环唑、己唑醇、氯氟吡虫啉、联苯三唑锡、炔螨特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约24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836台,机动喷雾器56台,手推式大型喷雾器5台,确保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提升预警能力,加强监测预报。今年,市植保站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项目合作,引进“西农云雀”小麦条锈病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分别在秦州区平南镇、清水县金集镇设立了两个监测点,利用孢子捕捉仪收集条锈病菌孢子,每周定量检测分析,测算菌源量,结合小气候仪监测的气象资料,预测条锈病发病时间和流行程度。同时,市县区植保部门在全市不同区域设立了66个病虫害定点监测点和8个抗病虫动态观察圃,从早春开始,定期进行监测调查,执行“五日一查报制度”和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制度,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治。5月以来,针对小麦条锈病等病虫扩散速度加快的趋势,严格执行“三日一查报”制度,严密监测预警各类病虫发生动态,确保不贻误防治时机。截止目前,市县区共发布病虫情报32期1900余份。
四是广泛宣传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市县区植保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利用天水市农业局网站、手机短信、明白纸、乡村板报、病虫情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力宣传营造防治氛围,动员广大农户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同时组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合理用药、科学防治,严格落实物资、措施、人员“三到位”,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各县区举办培训班35期,培训人员25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明白纸9000余份。
五是创办示范基点,推广新型器械。市县区植保部门按照“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积极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今年以来,各县区组织植保无人机6架,引进各类新型施药器械20余台,共创办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点25个,示范面积80万亩次,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和带动作用。
六是加强农药管理,保证用药质量。各级农药管理部门认真贯彻部、省、市农资打假会议精神,从保障全市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高度,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市县区共出动执法人员84人(次),检查农药经销门店546家(次),检查高毒农药经营店9家,市农药管理站对全市拟申报定点经营的25家限用农药经营店进行了资质审查,通过审查符合资质的有16家,进行农药质量抽检20份,市县级农业行政执法机关查处违法案件8起,有效净化了全市农药市场,保证了防治用药质量。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农业局]天水市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