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西城建设系列报道】让中途之路“洒满阳光”
发布时间:2019-12-1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养老照料中心里特殊的志愿者
在养老照料中心,每月两次,一批特殊的志愿者来到这里,协助工作人员整理环境卫生,用轮椅帮助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到楼下广场进行室外活动。养老照料中心的李大爷告诉记者:“这什么都好,就是全是老年人,昨天还聊天的可能今天就走了,难免觉得压抑,这些年轻人一来,整个楼里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别提多能干了。”这些志愿者都是谁呢?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因为他们全是正在进行社区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
据介绍,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西城区阳光中途之家自2011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阳光中途之家服务社区矫正的平台作用,不断推动西城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教育矫正、社区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测量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自2013年8月开始,西城区阳光中途之家正式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首接心理测量机制”。该机制是针对新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完成社区矫正报到后,首先进行心理测量,并建立心理档案的心理矫正措施,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获知服刑人员当下的情绪、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状况,为司法所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同时也为阳光中途之家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据介绍,该机制建立以来,西城区阳光中途之家已为600余名新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测量,并全部建立心理档案。据统计,其中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占85.8%,其余人员在主观躯体不适、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情绪等十个不同方面存在问题倾向。对于这14.2%的心理测量,还会有明确的解释,便于司法所工作人员把握情况,开展后期相关工作。
阳光课堂里学习促进矫正效果
阳光中途之家主任沈世玘告诉记者:“我们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类别、犯罪类型、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细化分类教育,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安排丰富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了社区矫正的教育矫正功能。”
截至目前,西城区阳光中途之家已组织分类教育百余场次,内容包括“向犯罪说不”、“遵纪守法、警惕身边的犯罪误区”、“阳光人生远离犯罪”的阳光法律课堂,“控制情绪”、“阳光心态助力心理健康”、“整理内心的空间”的阳光心理课堂;“论语选讲”、“美意延年”、“经典诵读”的阳光国学课堂等特色培训课程。据统计,已有超过1000人次社区服刑人员参与学习。
为调动社区服刑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西城区还举办“爱读书·读好书”征文活动,得到广大社区服刑人员的积极响应。而“中途之家主讲堂+公众号微讲堂”,则利用阳光中途之家微信公众号,开展服刑人员自我学习活动,目前已通过公众号发布课程内容百余篇。
技能培训结合公益劳动回报社区
不仅有法律、心理、国学等知识学习,西城区还根据服刑人员性别、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比如为女性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的立体串珠、地毯段段绣培训,为中老年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的艾灸、推拿培训,从报名开始就受到了辖区社区服刑人员的普遍欢迎。截至目前,西城区开展社会适应性指导50余次,350人次社区服刑人员参与其中。沈世玘介绍,社会适应性指导不仅让社区服刑人员掌握一门新技术,同时也增强了他们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帮助他们在未来开始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学习和培训,还有实践的机会。据介绍,西城区是市司法局社区服务公益劳动试点区县,经过5年的试点推行,西城区创建了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管理机制,分区、街、社区三级建立社区服务公益劳动项目库。值得一提的是,在现有“西城区银龄老年公寓社区服务基地”、“顺义儿童村社区服务基地”的基础上,还根据西城区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学历较高的特点,新建需要高端学历人员服务的“心目影院社区服务基地”,为盲人朋友提供“讲电影”的公益服务。
西城区还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利用自身特长,为社区居民提供特色公益服务。大栅栏的三井社区医务咨询、新街口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金融街的社区修车磨刀组合、德胜的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等,不仅受到群众好评,也增强了社区服刑人员回馈社会的自觉性和积极奉献的责任意识。
(责编:鲍聪颖、高星)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法治西城建设系列报道】让中途之路“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