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高考前后涉考诈骗高发 梳理历年高考季常见谣言和骗局

发布时间:2020-08-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诚信高考不信谣不受骗

“高考答案”诱骗考生钱财“内部数据”误导志愿填报

●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均实行封闭式管理。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要购买所谓的“高考绝密答案”。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严格执行已公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更不会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高考骗局”涉及个人信息泄露、考生信息倒卖、电信诈骗等,各地相关部门长期以来严格执法,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取证,实施全方位精准打击

7月7日,2020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1000多万名考生步入考场,迎来他们人生当中的一次大考。今年的全国高考受疫情影响,较往年推迟了一个月,这也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在7月举行的全国高考。

每年高考前后都是涉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为了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谣言,谨防上当受骗,近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高考假新闻、假信息。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历年高考季常见的谣言和骗局,发现考试“真题”、“答案”陷阱、买卖“高考作弊设备”、招生陷阱等最受关注。

兜售答案纯属骗局

诱惑考生牟取暴利

网上兜售“高考答案”、高考收费“枪手”成为每年高考前后的高频词汇。

每年高考前夕,一些所谓的“高考答案”便会出现在网络中个别隐蔽的角落。但来自相关安全中心的拦截数据却表明,这些所谓“神奇”的网站并不靠谱,是诱惑广大考生、骗取定金的钓鱼欺诈网站。

在2019年高考中,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分局警方就破获了一起高考作弊犯罪案件。

西南某大学大四学生董某在考研成功后,加入了一个“高考资料群”。在群聊中,有人询问董某能否提供帮助高考作弊的“服务”,他没有明确表示拒绝,而是告诉考生要把试题照片拍下来发给他,其中有3个考生同意,董某从他们那里共收取了4980元。

小静(化名)是在董某帮助下高考作弊的3名考生之一。小静在网上向董某购买了“押题”和“作弊”的“服务”,共计985元。在高考前一天,小静收到了董某所称的“卷子里是第二天考试原题”的语文“押题卷”,但等真正语文考试时,小静发现“押题卷”与实际所考的内容相去甚远。

虽然上了一当,但抱着侥幸心理,在6月7日下午的数学考试时,小静还是用手机拍下了试题发给董某。当董某发过来的答案完全偏离自己所学知识时,小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董某说,其实自己没有所谓的“高考试题资源”,也没有能力帮考生。他起初以为在考场信号屏蔽下,考生不可能把试题照片成功发出来,他只想利用考生想获得好成绩的心态来骗取钱财。

2019年6月12日,山东济南警方破获一起网络售卖“高考押题试卷”骗取考生家长钱财的案件。据民警介绍,数万元一套的高考押题试卷,其实是嫌疑人李某花几百元从书店和网上买来的普通考试试卷。李某利用家长想提高孩子高考成绩的急切心理,冒充某知名辅导机构负责人向家长兜售“高考押题试卷”,骗取多位家长钱财共计10多万元。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售卖“高考答案”这样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为何仍有人铤而走险,答案只有一个——暴利。

“全国高考这样的考试,我们根本无法获得答案。”这是很多“骗子”被抓获后的原话。然而,他们依旧能够骗到钱。据悉,当考生上当受骗将钱打入指定的账户后,“骗子”便会直接将考生拉黑。

在2017年的一起案件中,“骗子”赖某告诉民警,他们并不知道考试答案的具体来源,自己在网上加入了许多试题答案交流群,每当有各种考试时,这些交流群中就有人叫卖答案,当他觉得答案是真实时,就会和发答案的人私聊将答案买到手,但他也无法保证这些答案是真的。

“QQ群里的答案多数是假的,但无论真假都能卖出去,都是为了骗考生的钱。”据赖某二人供述,他们如法炮制,通过在网上各种QQ群发布广告,散布消息,让考生相信他们有能力在考前得到真实答案,引诱一些心存侥幸的考生与他们联系交易。赖某等人会让考生自己带上手机,在考试中接收答案作弊,即使答案不真实,作弊的考生也不会报警。

对此,教育部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均实行封闭式管理。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要购买所谓的“高考绝密答案”。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据悉,为确保2020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顺利进行,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多措并举,严厉打击涉考违法犯罪。截至7月6日,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排查7000多个考点,破获涉考刑事案件3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0多名,收缴无线考试作弊器材7000多件(套)。

招生陷阱花样繁多

内部指标弄虚作假

考试结束后,录取阶段随即而至,而这个阶段也成为一些人蠢蠢欲动之时。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相关招生政策实施诈骗。有的声称不用看分数,只要花钱就能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收取高额“定向费”。为此,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举动:

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以高考为由头实施“木马”诈骗,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是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只要点进去,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以“特长生加分优惠”诱骗,这些人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其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甚至还会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向《法制日报》记者透露,每年招生期间,都会有人自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被录取到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能被录取到本科院校。

“专科段录取往往是陷阱最多的,远高于本科录取。”作为曾经的招生老师,这是张凯(化名)的经验。至于原因,他是这样总结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本科段录取时间比较早,“从高考结束到出成绩再到填志愿,其间时间跨度不大,就算是骗也得需要一定的周期时间,但是本科招生时间相对专科太短”。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高考前后涉考诈骗高发 梳理历年高考季常见谣言和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