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汉服结“同袍” 秀出传统之美
发布时间:2020-08-1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他们是热爱汉服、结识成圈子的一群人
他们身着汉服走上街头,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提示
长袖宽衣,峨冠博带;裙袖飘飘,举袂若仙,行走于现代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他们是热爱汉服和华夏文化的一群人,他们中有9岁孩童,有年轻的80后和90后,也有50多岁的中年人。每当传统节日到来,这群“同袍”(汉服爱好者们相互之间的称呼)就会自发组织去市区各大公园或文化广场,穿上汉服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他们说,大家从汉服中找到了归属感。
□记者 谭萍 徐曼丽 文 许俊文 图
秀汉服
鬓角拥花钿,身着曲裾显窈窕
秀发束成云鬓,鬓角上拥着花钿,身着曲裾显窈窕,娇弱似花惹人怜。2月19日下午,郑州市绿荫公园内,两位身着褙子的美女轻步细摇。她们身旁,有两位分别穿着直裰和直裾的男子相随。几人来到草坪上围坐,开始了投壶游戏。那一件件华美的衣衫啊,让人觉得时光仿佛倒退了千年。
这不是在拍古装电视,更不是传说中的古人穿越,他们是中原汉服圈的汉服爱好者。他们爱中国传统文化、爱汉服,并在传统的节日里,穿上汉服展示给大家看。这不,“醉梦千华”、“兰儿”、“冷月寒影”、“隋心心”等身穿汉服一亮相,就吸引了公园内的许多游客。一些市民投去赞许的目光;但也有不少市民露出惊诧的表情。
“这是干什么的呀,唱戏吗?你们穿的是什么服装?”有市民不解地问。汉友“青铜剑”、“特特”等不遗余力地向众人介绍说:“我们穿的是汉服,不是汉代的服饰,而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装,这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外在显示……”
汉友们说,爱汉服其实也是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大家穿汉服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了解传统文化。
结“同袍”
相聚同穿汉服,传播传统文化
据介绍,汉服运动2002年兴起于网络,其最终目标要在现实社会中,以复兴汉民族服饰为切入点,带动整个民族文化的复兴。2003年,当网友“壮志凌云”——郑州电力公司工人王乐天,第一个穿着汉服走上大街后,网络上酝酿的汉服复兴运动开始走入了现实。
而中原汉服圈的“汉友”们也是从那一年开始,逐渐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并建立了中原汉服的QQ群。如今,这个群内有100多名“同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年龄最大的有50多岁,更多的则是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但他们说,其实在这个圈子里,真正的汉服爱好者是无法统计的,因为不管哪儿的汉友组织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袍”都会自发前往。
“从2010年开始,我们把活动做得越来越精品。”“兰儿”介绍说,清明节在洛阳白园祭拜白居易;端午节在郑东新区拜屈原、放荷灯;中秋节在中牟进行拜月、吃月饼,七夕时节在郑州举行拜牛郎织女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汉服,认同了汉服。“其实,我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出去。”“冷月寒影”说。
据了解,这些圈内的“同袍”们每个人都至少有三四套汉服,有自己做的,也有团购的。一般来说,普通的汉服价格在200元~400元,稍好一点的汉服价格在1000元左右,而定制的纯手工汉服价格则在5000元左右。
作延展
因汉服而迷上做珠钗、抚古琴
作为一个圈子,“同袍”们在一起讨论的并不仅仅是一件服装,一套头饰,他们还因汉服而喜欢上了诗词、历史、音乐、茶艺、武术、传统舞蹈等,只要是好的传统,他们都会发扬。
“有古琴十级的,古筝八级的,还有‘同袍’自己做汉服的。”“特特”笑着说,她自己就做过N套汉服,有直裾、曲裾、襦裙等,有给自己做的,还有给“同袍”做的,“大家聚在一起,经常会讨论哪儿能找到好布,哪个样式好看,虽然做的不如买的精致,但穿上身也还是相当不错的。”
“‘蓝寻一’会做钗子,有珍珠流苏钗、有白银梅花钗等;‘冷月寒影’、‘暗香’会做发型,会化妆;‘兰儿’、‘若菱’还特意去学了传统舞蹈……”“特特”说,大家因喜爱汉服而结成圈子,在中原汉服圈内,大家又因汉服而学到了不少知识和传统文化,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这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这个圈子,也因为热爱而更尽心,更好地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不仅如此,一些汉友结婚时采用了汉式婚礼。“同袍”们在替他们感到开心的同时,还热心地策划起了婚礼,“从站位、出场到服饰挑选、颜色搭配等等,各个细节都要注意到,虽然累,但很值得!”“冷月寒影”说。
吐心声
坦然面对质疑,因为真正喜欢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穿汉服结“同袍” 秀出传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