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第八批区级非遗名录公布 新增十五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0-10-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舒家大院火锅传统制作技艺
龙氏机场豌豆面传统制作技艺
若蘭点茶茶艺
龙兴老红糖传统制作技艺
蒲元七十二炼锻传统制作技艺
近日,渝北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半舍金缮传统技艺”等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上榜,这些非遗项目有些什么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半舍金缮传统技艺
半舍金缮是修复残损瓷器的特色技艺,运用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以天然生漆为主要修复材料,以金、银、铜、漆艺为装饰手段,多用于修复残损高档名贵瓷器和紫砂器皿、玉器、银器等器物。优雅的设计和特别的技法,让破碎的器物还原,旧物新貌,反而增加了另一种难以言喻的“残缺的美”。半舍金缮传统技艺以“缝补生命、修复艺术”为座右铭,以传承创新发扬光大金缮传统技艺为任,精心研磨金缮技艺,在传统技艺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融入多种文化元素和时尚符号,让残损的瓷器和玉器、陶器复原再生,变换成另一类独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半舍锔瓷传统技艺
锔瓷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七十二行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古话说的就是民间传统手艺锔瓷。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锔瓷就是把打碎损坏的瓷器陶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成型成品的技术。半舍锔瓷已发展成为一种装饰技艺,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瓷器陶器损坏修补,还成为一种艺术加工技艺,破损的器物通过半舍锔瓷变换成另一类有新创意、新设计、新图案、新意境的瓷、陶、玉器工艺美术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舒家大院火锅传统制作技艺
民国时期,曹家家祖根据民众“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用牛油、辣椒、豆瓣、豆母子、老姜、醪糟、大蒜、花椒、高粱白酒等原料熬制火锅底料。摸索和创制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火锅底料熬制技艺,后在家传中,其第四代传承人曹亮创立了家喻户晓的品牌——舒家大院火锅底料制作技艺。该技艺有十道复杂的手工工序:选料、配料、治料、熬油、下料、掌火、固色、升香、冷却、发酵。用舒家大院火锅底料制作技艺制作的火锅底料,能充分激发各原材料的醇真本质,色泽红亮,麻辣鲜香、回味悠长。
沈家洪城老火锅传统制作技艺
沈家洪城老火锅制作技艺起源于原江北县,其底料制作技艺独具特色:一是调料精选,每一种调味原材料均有苛刻的标准,选用最好的,宁缺勿滥。二是配方独特,自制豆瓣、辣椒、花椒、自炼牛油、自制醪糟、姜、大蒜,三五几样,料不在多,在于配比恰当。三是工序严格,预加工、熬牛油,下原料,工序繁多,先后次序,环环相扣。四是掌火精到,大火、中火、小火交替使用。炒料用时精准,多一分则赘,少一分则疏。
抄老火锅烹饪技艺
重庆抄老火锅,由民国初(1915年)在长江水域、涪陵到重庆朝天门码头行船上当船工兼做厨工的余俊先(1895年生)初创。一百多年来,抄老火锅严格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及配方,制作工序严格遵循传统,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经过选料、配料、制油、炒料等多道工序,加之秘传香料调味,坚持“五味中求平衡,清鲜中求醇厚,麻辣中求柔和,口感中求层次”,形成了麻、辣、鲜、香、醇的五大鲜明特色,具有“选料绝、做工绝、调味绝、色香味俱佳”四大特点,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成为全国畅销的重庆火锅代表品牌之一。
龙兴老红糖传统制作技艺
龙兴老红糖传统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百余年历史。1904年,于顺福在重庆创办红糖熬制作坊,从开创至今,每年从未间断红糖熬制。于氏五代传承人一直秉承创办人于顺福的祖训:严格的甘蔗选料、保持手工制作、传承古法技艺。制作时,首先把甘蔗切碎后再进行碾压,榨出甘蔗汁。然后把榨好的甘蔗汁进行过滤,反复过滤多次,保证甘蔗汁无杂质。过滤好的甘蔗汁倒入锅中加热打泡,打出甘蔗汁中的泡沫,在熬制中才会实现更好的糖、水分离。经过6至8个小时熬制,蔗糖初成。通过于氏传承几代的独特技法打沙,成型的老红糖会更加松软。最后把熬好的糖入模成型,一块优质的龙兴老红糖就制作而成了。
龙氏豌豆面传统制作技艺
龙氏豌豆面创始人靠着一副扁担养家糊口,扁担上一边挑着炭炉,一边挑着小面和各种佐料,走街串巷叫卖,凭借一口锅、两个灶、三烛灯、四方桌、五张凳、六类味和七种料在众多的小面馆中脱颖而出。面要煮到恰到好处,豌豆软烂绵密,炸酱肥而不腻,放入配好的秘制调料碗中,盛一勺熬到浓稠的高汤,再加点香味配好的特制油辣子,铺上一层独家臊子,洒上葱花或香菜,一碗龙氏豌豆面就此出锅,红红的辣椒衬托出了重庆人火辣热情的个性。
李氏冷香兔丁传统制作技艺
李氏“冷香兔丁”传统制作手工技艺,具有鲜明的传统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始于清朝末年,一直以家族传承方式传承至今。所制作的“冷香兔丁”肉质红润、绵软化渣、味美鲜香,深受民众喜爱,具有肉质嫩、营养健康、易消化的特征,在渝北区及重庆部分区县有一定的影响力。
新四川牛尾汤制作技艺
新四川牛尾汤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清宣统二年,传承人黄福维的祖父黄富贵在木耳镇石鞋的街边开餐馆,主打“牛尾、牛鞭汤”,味道极为鲜美,生意十分火爆。黄富贵又通过自己的精心研究,在继承传统牛尾汤制作技艺的同时,结合重庆人偏爱麻辣的口味,形成独特的研制配方和一套成熟的制作流程。新四川牛肉馆以其祖传的牛尾汤制作技艺不断吸引着慕名而来的高朋胜友,其秘制汤底更是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赞不绝口。
蒲元七十二炼锻传统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