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今年徐州大蒜“一地鸡毛” 伤透蒜农心

发布时间:2018-07-0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今年徐州大蒜“一地鸡毛” 伤透蒜农心

  这段时间正是收蒜的时候,今年徐州地区大蒜丰收,但是蒜农心里并不好过,价格跟去年比差了一大截,量大低价,加上外地蒜挤压市场,当地蒜农减收几成定局。

今年徐州大蒜“一地鸡毛” 伤透蒜农心

  走进徐州邳州的宿羊山镇,好像走进大蒜的世界,地里是已成熟待收割的大蒜,马路两边也堆满了晾晒的大蒜。今年天公作美,收成好,但是当地近15万户的蒜农们的心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宿羊山镇桃源村蒜农耿量:“我种了8、9亩地,跟去年差不多,但是去年买了十几万元,今年算是完蛋了,能卖够本就不错了。这些鲜蒜现在是一块一毛多,去年这个时候卖两块四五毛呢。这个还没有(大面积)起蒜呢,等都起了,只有几毛钱一斤。”

今年徐州大蒜“一地鸡毛” 伤透蒜农心

  尽管本地蒜农愁云密布,但是云南的大蒜却因为打了“时间差”卖出了好价钱。由于云南当地加工厂少,他们把大蒜拉到了邳州进行加工。一位正在检蒜的工人说:“这个是冷库蒜,这个是从云南蒜拉过来的,云南的大蒜(成熟)早,拉来晒干了,再出口。”

今年徐州大蒜“一地鸡毛” 伤透蒜农心

  江苏、河南、云南是我国大蒜的主产区。邳州又是江苏大蒜的主产品,邳州白蒜,皮白个大,香味浓郁,远近闻名,但是成熟的档期,与其他主产区相比并不占优势。望着满地的大蒜头,蒜农们很着急:“连买蒜种、农药、找人载蒜的工钱等,加在一起要一亩地4000元(花销)。今天卖这个价格才一块多,肯定赔钱。去年的大蒜,面积小,今年呢,扩种的面积大,栽种成本就高了。再加上现在价格贱了,我们老百姓折钱都折在这里了。‘

今年徐州大蒜“一地鸡毛” 伤透蒜农心

  这么多的大蒜怎么出手呢?除了一部分在国内市场消化,一部分用于出口。当地人何立奋做了20多年大蒜出口生意。他说,现在老外也在压价:“我收了不到200吨。打算出口的,往中东、马来,网袋,直接出口。国外的没有货,他们知道今年的量大,价格跟跳水似的,他们也会压价的,你比如现在的价格跟一个礼拜前的,价格都要相差将近七八千块钱一吨了。”何立奋收购的大蒜是直接出口,当地像他这样的出口商还有不少,但是这样的方式受市场的影响也最大。

今年徐州大蒜“一地鸡毛” 伤透蒜农心

  相比较而言,一些深加工的企业日子要稍微好过一点。徐州黎明食品集团是当地最大的大蒜加工企业,他们把大蒜深加工成香蒜片、黑蒜、蒜汁、大蒜点心、胶囊等产品,销往国外,今年他们也努力加大了收购力度。但是集团副总经理曹孟辉告诉记者:“随着干蒜的大量上市,市场风险仍在加大。我担心是,不要产生崩盘的风险。你比如说2元吧,保本吧。老百姓最低的心里是不能亏本吧。但是别崩盘,别到时候形成恐慌,这个老百姓很吃亏,企业很难受,政府也不好受,我担心的是这个。”

今年徐州大蒜“一地鸡毛” 伤透蒜农心

  记者评论:当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循环再次上演,我们该做点什么?去年大蒜价格上涨,蒜农们赚了钱。而今年,当他们抡起袖子准备再大干一场,却没想到价格低的吓人。当农产品价格的这种过山车式的涨、跌循环再次上演,当丰收之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我们该做点什么?每当遇到“蒜你狠”、“姜你军”、“火箭蛋”等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很多会把它归结为“农民们对市场行情信息的不了解”。可是,作为农民个体,就算及时知道了市场信息又能如何呢?就在一个月前,当徐州蒜农手里的蒜薹五分钱一斤都没人要的时候,南京市场上的蒜薹每斤却是五块左右,为何蒜农们不运来销售?成本太高。不管是大蒜还是蒜薹,都只能靠人工采摘,而现在的人工费用绝对属于支出的大头。我们可以简短的算一笔账:运输一万斤的蒜薹,按收购价一斤5分钱计算,那收购成本就是500元,而人工费最起码一天一人120元,而且一个人一天又能采摘几亩地呢?从徐州到南京油钱、过路费最起码380元,按照夏季蔬菜10%的损耗率计算,如果再加上进场费,空驶往返费,拿到手上的并不多。所以,有些农民宁愿把蒜薹倒进河沟里,也不愿卖进城里。

今年徐州大蒜“一地鸡毛” 伤透蒜农心

  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增长了,蒜农本以为能赚个好价格,没想到大蒜行情真的是一旦“狠”起来了,说翻脸就翻脸,这里面还有个成熟档期的因素。当河南、云南的蒜农们载上了早熟品种,我们这边仍在按部就班地延续以往的中晚熟品种。而等大蒜收割的时候,却发现,市场上已有不少外地蒜了。须知“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而对于这个时间差,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去年种八九亩蒜,收入超过十万”,这让不少风险意识本来就不高的蒜农们,更加淡忘了市场风险。不可否认,市场经济下,农民还是弱势群体。这不仅体现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更体现在产销组织上的不对称。

  采访中,一些农民甚至把宝都压在了收购企业身上。其实,大蒜丰收,收购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不管是像何立奋那样的小出口商,还是像黎明集团这种大蒜龙头出口企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大蒜的行情早就不是秘密了,甚至他们的价格被外商压得比往年低几倍。 如何才能减少“蒜你狠”的情况再次发生,值得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今年徐州大蒜“一地鸡毛” 伤透蒜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