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人落户提前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超44%,"农转非"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改革面临新挑战
发布时间:2021-01-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据新华社消息,“十三五”期间,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1亿人落户任务提前完成,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了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
当前,农业农村部正开展“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建言献策征集活动。对于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在此前表示,“十四五”将面临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和市民化压力增大的新挑战,农业转移人口和落户城市缺乏积极性的问题也待需解决。
“十三五”期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放宽
据新华社消息,“十三五”期间,各地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农转非”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放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普遍放开放宽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的政策措施。
中西部地区除省会(首府)城市外,基本实现了落户零门槛。东部地区普遍降低了落户条件,部分大城市取消或降低了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南京、武汉、成都、郑州、西安等特大城市全面放开了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群体落户政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建立了公开透明的积分落户制度。
目前,31个省(区、市)全部出台居住证实施办法。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发放居住证超过1亿张,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基本建立。教育方面,“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惠及1400余万农民工随迁子女。就业方面,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亿人次。
此外,在社会保障方面,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19年底,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301万人、工伤保险8616万人、失业保险4958万人。在住房方面,各地加大对环卫、公交等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基本公共服务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力度,满足其基本居住需求,取得明显成效。
“十四五”户籍改革面临新挑战
“十四五”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史育龙在农业农村部官网发表的文章《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指出,“十四五”将面临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和市民化压力增大的新挑战,农业转移人口和落户城市缺乏积极性的问题也待需解决。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史育龙提到了两点“十四五”期间将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和市民化压力增大,史育龙表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从2012年17.3个百分点,缩小到15个百分点。从实际情况看,两个城镇化率的差距从2016年后一直保持在16.2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额已由2016年的2.23亿,扩大到2.27亿人,今年要实现缩小到15个百分点的目标存在不小的困难。
其次,史育龙认为,当前非户籍人口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增长不如预期,主要原因是农业转移人口和落户城市都缺乏积极性。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的各种调查显示,子女入学是最重要的落户收益,但通过已有的居住证制度已基本可以得到解决,同时虽然所有户籍制度改革文件都强调,不得以放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作为进城落户的前置条件,但考虑到新一轮土地承包即将来临,多数农民还是选择在保留户籍的情况下,通过居住证获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史育龙还提到,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存在越往大城市总体质量越高的特点,但落户门槛也随城市规模抬高,由此带来的落户需求与供给的错配,也是导致落户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
此外,史育龙特别指出,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从城市到农村落户的现象,特别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临近大城市的郊区更加突出。如浙江德清县2014-2018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2015-2018年的农村迁城人口2154人,城市迁村人口5394人,多3240人。
史育龙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应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完善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地钱挂钩”政策,健全主要依据城市规模配置公共资源的机制,解决非户籍人口进城落户“两个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以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等城镇化载体为重点,合理确定面向现代化的农村居民点布局方案,高效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