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造林315万亩 重庆将绘“千里江山巴渝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1-01-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本报讯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1月18日,重庆市“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
    结合近期出台的《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声斌向记者们介绍了相关情况。
    10年时间造林315万亩
    王声斌介绍,根据该实施方案,重庆将规划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意在着力解决我市大江大河两岸水土流失难治理、造林绿化水平低、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生态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问题。
    为此,重庆将在实施规划建设中,认真落实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益林、护山、固土、涵水、拦污和维护生态环境等生态屏障综合功能,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质量,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据了解,“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由全市统一规划,在长江干流重庆段及三峡库区回水区,嘉陵江、乌江和涪江重庆段约1200公里两岸第一层山脊线范围以内(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实施建设,将涉及重庆市“一区两群”28个区县。
    按照规划,重庆准备从今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以森林数量提升、森林质量提升和森林综合效益提升为主开展造林315万亩,其中通过新造林实现数量提升98万亩,通过对现有林进行培育改造实现质量提升217万亩。前5年为攻坚阶段,全面完成新造林任务,兼顾营林与保护;后5年为巩固阶段,持续推进质量效益提升,确保建设成效。
    注重数量、质量和效益综合提升
    王声斌表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涉及区域较广,地形地貌差异变化大,经济社会条件各异,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布局。
    从水平上看,将对以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为代表的峡谷景观生态屏障类,以经果林、森林旅游为代表的浅丘产业生态屏障类,以城周“四山”保护提升和广阳岛片区绿色发展示范等为代表的城镇功能生态屏障类这“三种类型”实行分类指导。
    注重森林数量、森林质量和森林效益的综合提升,是“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的重点。王声斌介绍,在造林过程中,将抓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灌木林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以及农村“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同时,对现有森林林相改造和森林抚育,重要节点地区彩化美化等,提高森林生态品质。
    此外,将以系统性、整体性和原真性保护修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生态资源的综合效益,从而来增加岸线植遭覆盖,增强生态防护功能,丰富两岸生态景观,实施生态系统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建设区域森林覆盖率
    2030年将超60%
    因为长江等大江大河两岸城镇聚集,重庆存在着人口稠密,生态承载超负荷,坡耕地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实际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强调“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中必须注重保护生态与保障民生相统一。
    王声斌介绍,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同时,将注重对林草资源、湿地资源的保护,要加强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与林业综合执法监管;要引导生态脆弱地区的原住居民实施生态搬迁,加大生态公益岗位供给,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林粮间作,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与生态赎买等方式来增加农民生态林财产性收入。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功在当代,利及子孙”。王声斌表示,相信通过全市尤其是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力争到2030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49.2%提升到60%以上。
    届时,“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自然美景与重庆独特的江城江村、山镇山居风貌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必将成为千里江山巴渝新画卷。
    相关新闻
    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
    邀请市民参与
    本报讯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1月18日,在重庆市“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李辉乾介绍了公众参与“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的相关方式,以及鼓励措施。李辉乾介绍,目前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蓝图已经绘就,将欢迎社会公众,采取多种形式,参与这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李辉乾介绍,将从4个方面鼓励并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建设。
    一是引导社会公众,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参与植树造林、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以及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10年造林315万亩 重庆将绘“千里江山巴渝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