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努力推动我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0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而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指引性、框架性建议,并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阶段提出了更加清晰的发展蓝图。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21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了重点任务,为确保2021年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指明方向。

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规划《建议》为纲领,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指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带来短期冲击,对全球经济造成全方位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这是我国经济自1992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季度性萎缩,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这三项指标分别同比下降16.1%、6.4%、5.2%。从本质看,此次疫情引起的短期经济下行,主要是由非经济因素引起,有别于经济周期支配下供需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导致的常规经济危机。

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全球疫情蔓延情况下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从2020年3月份开始,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呈现逐月向好态势,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3.2%、4.9%,前三季度同比增长0.7%,扭转了上半年下降局面,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0.9%、0.4%,全部为正值。这些都表明,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走在全球前列,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显著制度优势。疫情冲击作为外生偶发因素,不会根本改变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会根本改变中国经济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事实,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客观趋势。

从全球看,世界疫情已经从多点暴发到全球蔓延,甚至有些国家再次出现大面积感染等情况。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等均遭受重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10月13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4.4%,发达经济体衰退程度最大,预计收缩5.8%,其中美国、欧元区、英国分别衰退4.3%、8.3%、9.8%,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收缩3.3%,是近60年来首次整体收缩,中国将是202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2%,降幅或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下降幅度。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9%。疫情笼罩下,世界经济步履维艰,已经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

二、中国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面临现实问题和短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挥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优势,抓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机会,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发展模式,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推动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入全面小康。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很多方面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航空、材料、信息硬件、数控机床、医药等领域很多关键环节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方面,这些年来,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下一步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动力;资源环境约束方面,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化石能源的大量燃烧使用导致生态系统较为恶化;人口红利减少方面,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与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加重,年人口出生数从2016年开始已经进入下降通道,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重均明显上升,传统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其他新兴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需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外部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世界经济延续分化发展态势,国际力量对比呈现趋势性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疫情导致各种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倾向增强,国际经贸领域合作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全球治理体系有望延续变革趋势,各国协调合作与博弈竞争并存。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深刻调整,能源治理体系仍有待完善。全球制造业、能源、技术、金融、物流等供应链以及全球消费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一些大中型经济体可能会实施“产业备胎战略”,把确保供应链安全上升为重大系统性风险。

(二)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向好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具有强大供给能力、适应能力、修复能力,经济发展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着眼“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发展基础牢固雄厚。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连续多年达30%左右,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我国已形成世界上最为完备的产业链,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占据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达28%,接近美日德总和,拥有1.3亿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无论是稳产保供还是转产防疫物资,无不体现了中国制造强大高效的生产能力、配套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国力优势稳步增强,意味着抵御短期冲击、应对风险挑战能力进一步提高。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努力推动我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