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浙江临海护林人接力护绿记:一生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发布时间:2021-02-0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屈卫明巡山护林。屈卫明供图

    中新网台州2月6日电(范宇斌 金晓欣 钱梦华)1986年,一位身穿军装的小伙子屈卫明毅然走进了大山,带领浙江临海市林场职工抓营林、搞改革、谋发展,留下了一座座绿水青山。

    几年前,在他退任前夕,又有一名年轻人潘学飚从研究室走向了深山,接过老一辈的护林棒,融易资讯网(ironge.com.cn)消息,让高科技扎根大山深处。

    35年风雨兼程,屈卫明将青春奉献给了大山,扶起了摇摇欲坠的林场。新老接力,又让更多护林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只为守护绿水青山。

    

    临海护林人工作时的场景。屈卫明供图

    一生扑在林业上的“老场长”

    林场的工作曾因为繁重而单调,成为老一辈人心里的苦差事。

    1986年12月,刚从部队退伍的屈卫明遭安置到了临海市林场上班。他穿回绿军装,走进了“不通电、不通路”的兰辽分场。

    “树木成林要十多年,成材要几十年,一些珍贵的树材更是要花费百年心力去抚育,我接手的可是一项长久的大工程。”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山林,屈卫明深感责任重大。

    对初入林场的屈卫明来说,培育苗木、造林整地、割灌抚育、维护防火线等都是难题。为此,他总是主动“缠”着同事学习护林技巧,凭着这份劲儿,他在第二年就成长为了兰辽分场场长。

    进入21世纪,大山之外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而大山内的林场,却开始走下坡路。经营每况愈下、人员队伍不稳、森林蓄积量和木材质量大幅度下降……2003年,屈卫明临危受命,接任临海市林场总场场长。

    “林场职工每月工资当时不到1000元。”临海市林场职工胡尧省说,为提高经济效益,那时很多人都来劝屈卫明扩大木材商业性采伐规模。

    “林场没有树,那还叫林场吗?砍倒一棵树容易,但培育一棵树多难呀!”屈卫明如是回绝。

    林场要发展,职工要生活,如何解决林场的困境?

    屈卫明思索后,决定以“开源节流”稳定林场经营,他一边分流富余人员,降低总场人员工资标准,提高林区职工待遇,确保骨干力量不流失;另一边大力开展采伐迹地造林更新工作,增加林副产品收入,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同时,他还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国有林场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帮助,渡过难关。

    正是凭着这股“宁愿人下岗,不让树下岗”“宁愿少发不发工资,也要植树造林”的勇气,临海市林场内森林资源大幅度提升,森林覆盖率从75.75%提高到93.52%,森林蓄积量从12万立方米提高到25万立方米。

    2008年,国有林场拉开改革序幕,那段时间屈卫明则忙着为林场硬件提升谋出路。

    一条兰辽公路通进了大山,改善了兰辽分场职工的生产生活,为兰辽林区发展茶叶、竹笋两用林基地和森林人家、美丽林区建设提供了交通保障,并惠及了周边村民的出行和经济发展。

    

    临海护林人工作时的场景。屈卫明供图

    高科技“玩转”深山的研究生

    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生潘学飚走进了大山深处的兰辽分场。

    “当时山路还没有修好,车开到一半就要步行上来,一走就要一个多小时,真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能够待得住。”在林场工作34年的黄桂仙说,山里来了硕士研究生,这是林场成立60多年来“破天荒”的事。

    在2.3万亩的兰辽分场,潘学飚和同事们的一年四季遭安排得满满当当——春夏抚育幼苗、秋冬清理防火线、全年不变的巡山。

    “老带新”是护林队伍里最常见的工作模式,但老一辈护林员们都已50多岁,而且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代代沿袭着“土办法”保护山林。

    彼时,浙江省开始推行“智慧林场”建设。潘学飚赶着这波热度,自费3万元在网上淘来了全套的GPS视频监控系统,摸索安装各项设备。

    52岁的黄桂仙从18岁起就在林场巡山护林,她和其他老职工起初对潘学飚搞的这些现代化设备比较抗拒,连智能手机都没用过的他们,一听到“网上操控”几个字就大呼“麻烦”。

    潘学飚并未因此而停止“智慧林场”建设的脚步。只要老职工们有空,他就带着手机和设备坐到他们身边,教他们如何在手机上巡山、测量。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浙江临海护林人接力护绿记:一生将一件事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