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的暗黑江湖
发布时间:2018-04-0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这是陈鹏人生中第一次被人投诉。
有人匿名向纪检部门反映:陈鹏收企业黑钱,把案子压下去了,不再办理。
纪检部门的突然介入,这让就职于北京市食药监局的陈鹏有点懵。他反应过来后,一再要求提供证据,投诉人说稍后提供,再无音讯。
但是,纪检部门却盯住陈鹏不放,反复问他是否跟企业有利益输送。
面对这种“黑状”,现在陈鹏和同事们早已司空见惯,但束手无策。
“他们不停打电话催促办案,这样他能尽快拿到赔偿。你稍微迟点,他们就不满意,然后向纪检部门举报。你说谁愿意被纪检部门盯上?同事们还以为你犯啥大事呢。”陈鹏面带怒气。
投诉陈鹏的是一名职业打假人。
在这个暗黑江湖中,打假人分为三六九等,师徒制是打假界的特色,每个打假人又都能成为师父,但企业、大超市和商场是他们围猎目标。
职业打假人有一个共同的信仰:打假人在替天行道的同时,还能把钱挣了。不过,钱确是他们追逐的终极目标。
当然,高收入伴有高风险,打假人也常陷入企业“局中局”。
打假之路
在中国打假圈,职业打假三剑客是打假界领军人物。
王海、叶光、晏勇,它们就像是世界名著《三剑客》里面的阿多斯、波尔多斯、阿拉米斯,时时准备对假货一击致命,同时赢得掌声、荣誉和利益。但他们也因炒作、巨额索赔被人诟病。
孙毅和王海同一年且均因偶然机会进入打假圈。
“你愿意给我们酒厂打假?我们告诉你鉴别方法。”五粮液的专职打假人员问孙毅。
“能赚到钱,我就干。”孙毅与对方一拍即合。
有次,孙毅发现某商场售卖五粮液假酒,喊来当地工商局,工商局问他怎么能知道假酒,孙毅说他给五粮液酒厂打电话,让酒厂的人辨别真假,结果证实是假酒。这是孙毅第一次尝到打假的甜头。
这件事让孙毅走上打假之路。
199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刚施行满一年,但职业打假一直争议不断,也一度陷入低谷。直到2013年12月,最高法出台《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法律解释,该解释将在今年3?15正式施行,明确支持“购买者”在食品和药品等领域知假买假,索取十倍的高额赔偿。
20年过去了,假货从大商场转战小摊贩,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那时,孙毅常去商场扫货,一旦发现假货,他就谎称公司需要订货,一次性把货物买光。
“买货必须开票,这是证据。”孙毅说,有次他到商场打假,投诉后,商场说代理商跑了,他就起诉商场。
商场一般选择协商私了。
孙毅解释,比如北京某百货大楼或知名大商场的柜台,商家给商场要交80万到100万的抵押金。假如商家在柜台卖假冒伪劣商品,百货公司或商场接到投诉后,用抵押金先行赔付消费者的权利。
“假如我们发现假货,商家会主动给打假人打电话,说咱们私了,这就打假成功了。”孙毅说。
江湖
在这个暗黑江湖中,打假人也分三六九等。
孙毅曾经见过一名打假人,隐藏在幕后,但员工发现问题的产品后,花几十万买下,然后让他律师处理。平时,这名打假人全球各地旅游,有时泡着温泉,电话指挥律师,一旦打假成功,钱就打到他账户。这人就是“高端”打假人。
而孙毅属于中端打假人。因为他成立一家咨询公司,拥有40余名员工,散落在北京、南京和济南等地,每个城市四五人。
城市的选择是经过孙毅深思熟虑的。他说,员工必须布局在全国各大省会城市,那里网购平台多,购买力强,不易被察觉。平时员工在网上找假货,一旦有人发现线索,立即通报给其他人,让大家动起来,整个团队就给盘活了。
孙毅看不起低端打假人。
“这些人败坏行里的名声,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他说,那些人单打独斗,他们奔走各个超市和商场,然后把货物藏在犄角旮旯,或者藏在冰箱、洗衣机等电器里,用本子记下保质期,当产品过期后,再取出产品,索要赔偿。
打假人有各自的偏好。有人喜欢打食品、首饰品类的假货,这些能留给自己吃用;有人对珠宝首饰情有独钟,因为交易大额,挣的也多;还有人爱和电子产品打交道,因为转手就可以以假乱真卖给他人……
不过,孙毅是什么产品都打。
但这又是个封闭的圈子。孙毅说,每个打假团队信息不可能共享,这关系到利益。一旦发现假货,他会在网上把这种产品全部买下,起诉生产企业。
“不然一年怎么能挣几百万。”孙毅大笑。
拜师学艺
在孙毅得意的时候,陈梅正在QQ群里感叹:“开车容易下车难。”
这是打假圈里的黑话。开车指的是网购平台上找到假货,下车是拿到店家的赔偿,翻车是指索赔失败。
“在打假圈子里,谁说没翻过车,那都是骗人的。翻车不怕,那就退货退款呗,只不过多掏点运费。”陈梅最擅长“吃货”。
在当今的打假行业,主要分为两类操作,一类是赔偿,另一类是“吃货”。赔偿就是大家理解的那样,买到假货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相商家索赔。“吃货”是指退款不退货,打假人不费成本地拿到货,然后自用或者将货转卖给他人。
在陈梅看来,“吃货”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吃的,一般只吃假货,品类包括手表,衣服鞋子和化妆品等。
拼多多一直被假货诟病台,但陈梅看不上。
“那里太便宜啦,你觉得有意思?”她只玩大单子。
“你看,刚退的,1700元。”前几天,她购买一件羽绒服,把货吃掉后,商家已经全额退款。
退款后,她把战果发到各个同行群里炫耀。
“假货不绝,打假人就不会失业。”现如今,陈梅早已把打假当做一份职业。
这是个庞大的群体。在QQ群搜索栏搜索“打假”二字,人数上千的群不计其数。群成员少则几百人,多则2000人。
据一位知情者透露,在北京,职业打假人数量就高达几万人,他们以此谋生,最高收入上千万。
陈梅的打假技巧是拜师学艺而来。
师徒制是打假界的特色,每个打假人都能成为师父,每个人都掌握着一套自有体系。
通过徒弟布道授业,师傅获得488元学费。
2017年底,她交488元学费后,在群里拜一名高手为师。“拜师不是全为学东西,也是相互交个朋友,大家可以相互讨论。”
“你们也可以拜我为师。”陈梅在同行群连发几条消息,“‘吃货’拜师488元,教会为止。赔偿的可以带车,一车188元,我给你链接,按我的步骤走,赔500。”
局中局
孙毅从不收徒弟,这也是他自我保护的办法。
“徒弟们学个皮毛,就瞎跟人要钱,这就变成敲诈,属于违法。”孙毅做事小心谨慎,“该要的钱你要,不该要的钱,你一分钱都不能拿。”
这也让孙毅打假10余年从没出过事。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职业打假人的暗黑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