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常住人口剑指1100万

发布时间:2021-03-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人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底蕴。

刚刚发布的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人口发展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聚策略,适度扩张,持续推动人口规模壮大。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

blob.png

2019年年末,青岛全市常住总人口为949.98万人,也就是说,六年间(2020年-2025年),要增加150.0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5万人。

考虑到“十三五”前四年(2016-2019年),青岛常住人口年均增长10.07万人,要想实现上述增长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青岛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因为,青岛清楚地认识到,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口的竞争。

但就目前而言,青岛的人口规模在全国并不占优势。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的城市共有17座,而青岛常住总人口为950万人,排在17名开外,低于GDP在全国的排名。

面向“十四五”,青岛提出了更加高远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无疑需要相当规模的人口作为支撑。快速扩大人口规模是包括青岛在内的前排城市“十四五”期间的“必选动作”。

01

城市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的竞争

blob.png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加上体制机制改革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城市、流向相对发达的地区。

人口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繁荣度的晴雨表,城市是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不断集聚中逐渐发展壮大的。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的城市共有17座,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阳、临沂、石家庄、哈尔滨、苏州、保定、郑州、西安、杭州。

人口大市基本都是经济强市。17座千万人口城市中,有12座是GDP万亿之城。

大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集中地,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基本的经济规律,大城市的马太效应尤其明显。

深圳作为一个典型的输入型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惊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常住人口年均增速一度高达20%以上。“十三五”时期的前四年间,深圳常住人口增长了206万人,年均增长51.5万人。而深圳实际管理的人口规模更为庞大,约为2200万人。

广州对人口的集聚能力也很强。2015年-2019年,常住人口从1350万人增长到1530万人,四年间增加了180万人,年均增长45万人。

除一线城市外,杭州、宁波、佛山、成都、长沙、郑州、西安等城市人口增势也很猛。

其中,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5.4万人,相当于1年间“长”出了一个中等城市,这一增量超过了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位列全国第一位。

自2012年末起,杭州市常住人口始终保持稳步增长,2015年突破900万之后,逐年大幅攀升,于2019年突破千万大关。

作为一个地级市,佛山对人口的吸引力完全不输副省级,甚至省级城市。2019年,只有815万常住人口的佛山居然增加了25万人,增量在全国排在第5位。

02

青岛不是慢了,而是不够快

blob.png

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同样是人口流动的受益者。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青岛常住人口仅为585万人,到了2019年,增加到950万人。40年间,增长了6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

应该说,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与城市经济体量、城市能级是大体相当的。但是,与国内前排城市相比,青岛无论是人口增量,还是增长速度都明显慢了不少。

从增量上看,以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为例,杭州为55.4万人,深圳41.22万人,广州为40.15万人,宁波为34万人,佛山为25.29万人,成都为25.1万人,重庆为22.53万人,郑州为21.6万人。而青岛仅为10.5万人。

从增速上看,2019年,杭州增速为5.6%,深圳为3.2%,广州为2.7%,宁波为4.1%,佛山为3.2%,厦门为4.4%,长沙为2.9%。而青岛仅为1.1%。

青岛人口规模增长为什么不够快呢?

人口增长无外乎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二是外来人口的迁入。

先来看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就是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主要体现为户籍人口存量的变化上。

统计数据显示,青岛户籍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增速。2005年-2018年13年间,青岛常住人口从819.55万人增加到939.48万人,增加了120万人,增幅为14.6%;同期,青岛户籍人口从741万人增加到817万人,增加了76万人,增幅为10.3%。

人口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老龄化日趋严重、适龄劳动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育龄妇女规模连年减小、整体生育水平偏低。

青岛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从主要由政策驱动转变为主要由经济社会因素驱动,“少生优生”成为多数人的自愿选择。近年来,青岛育龄妇女规模连年减小,加上生育意愿不强,整体生育水平偏低。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青岛户籍已婚育龄妇女总数共减少11.5万人。“十三五”期间,延续了减少趋势。2017年,青岛户籍人口出生比上年减少1.18万人,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88左右,低于保持人口正常更替水平(2.1左右)。

青岛于1987年进入老龄社会,在全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并呈日趋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高龄化和空巢化突出的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青岛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6.6万,老龄化率22.2%,80岁以上老年人口31万,其中失智老人有10万人左右。

上述“一少一多”,使得青岛人口结构不优,活力不足,规模增长趋缓。

再来看外来人口的迁入。2005年-2018年13年间,青岛常住人口增加了1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增量贡献了76万人,其余44万人基本为外来人口的净流入。外来人口的净流入=外地迁入量-本地迁出量。可见,外地实际迁入青岛的人口规模远大于44万人。

而且,青岛实际管理的人口数量规模更大。2020年10月,青岛为应对突发疫情、让全国人民安心,对全市1100万人实施全员核酸检测。这表明,工作生活在青岛的人口规模远大于统计上的常住人口规模。

从常住人口规模的增长、迁入人口规模、实际管理的人口规模看,青岛无论是在北方地区,还是在全国,都与其城市地位、能级相一致。

如果只是安于现状,那青岛目前的人口规模足够了,但如果还想有更大的作为,特别是想进位争先,那目前的人口规模还远远不够。

03

如何让近者悦,远者来?

blob.png

《纲要》设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青岛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

如果延续目前的增速,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必须打破路径依赖。

应当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着手,存量即本地现有人口,增量即外地迁入人口。

对于“存量”,首先是要留得住,人好不容易来了,把青春挥洒在青岛,把未来寄托在青岛,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和托付啊。城市管理者要进一步增强人本理念,做任何决策都要以人为中心。

人是城市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青岛的现在与未来,离不开的是每一个个人。以人为中心,不仅能够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还能够凝聚更为广泛更为磅礴的力量。

这一点,在《纲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强化人口发展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并将人的全面发展单独成篇,综合施策,构建适配城市功能的人口发展格局。

如何让“存量”更有活力?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纲要》对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出安排部署,

提出,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加快卫生健康事业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实现人人享有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要想留住人,关键是要增强产业对人口的吸引力。日前,百度地图发布《2020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揭示了2020年度全国城市人口吸引力状况。

其中,杭州颇有说服力。近年来,杭州作为全国互联网经济的高地,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一直不减。继“北漂”“沪漂”之后,“杭漂”一族也在日益壮大,其中不少来自于上海、苏州和北京。

在工业化的早期,青岛抓住产业机遇,实现了“上青天”的辉煌,对人口的吸引力足够强。但因为错过了信息化和消费互联网等发展浪潮,青岛的产业结构不优,竞争力下降,对人口的吸附力、承载力不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常住人口剑指1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