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上市民企发债现“借新还旧” 个别券商“停止承揽”

发布时间:2018-10-3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上市民企发债“借新还旧” 个别券商“停止承揽”)

扎堆违约带来的凉意感染了上市公司的发债环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6日,上市公司企债发行完成规模已超过1.32万亿元,可转债发行规模则达到518.38亿元。

早前,由于债券市场不断走牛,上市公司发债规模呈现井喷之态势,前五月企债发行规模已经突破五千亿,但随着5月开始,上市公司扎堆违约,6月份上市公司发债规模急速萎缩。

直至8月不少大型商业银行和券商发行金融债,上市公司发债规模大幅回升,单月合计有36家上市公司发债,规模超过3670.8亿元,其中有5家上市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企业债和信用债,合计融资2600亿元。

264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

根据记者统计,截至10月26日,一共有264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债券发行,涉及融资规模1.32万亿。其中包括公司债、企业债、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多项债券融资工具。

去年同期,上市公司发行实施的债券合计244只,发行金额合计1.96万亿。

尽管发债次数增加,但显然,单笔融资额度下滑明显。

2016年同期,则有416只上市公司债券发行完毕,融资金额也达1.38亿元。相比于2017年和2016年同期,2018年至今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分别缩水了32.65%和4.35%。

2018年前十月,发行规模最大的是中国银行,8月29日中国银行完成了1200亿金融债的发行。

整体来看,近三年来上市国企仍是发债的主力军。今年以来102家民营上市公司完成债券发行,发行规模为3248亿元,去年同期124家上市民企完成发行,发行规模为2283.2亿元。2016年同期合计有193家上市民企发债完毕,发行规模为3433亿元。

从行业分布上看,剔除金融机构,上市房企仍是发债的主力军,2016年合计发行债券2393.8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从事一级债券业务的人士处了解到,随着大量民企爆发违约事件、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有券商平台今年以来从未承做民企债券。

10月26日,广州一家中型券商部分固收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就没接民企的项目,一直在做城投债,民企债券不好发,除非是资质特别好的企业,但是一般这种企业又不缺钱。”

“现在民企的发债热情挺高,但是很多债发不出去,我们也很谨慎。一般的民企,在资本市场做直接债务的难度都比较大。一是之前很多民企违约事件,令投资者出现了信任危机;二是很多企业资质不够。另外也有一些监管方面的要求,比如一个AA级的民企地产公司,以前还可以做,现在基本不可能。10月26日,”深圳地区一家小型券商从事一级债券业务的业务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根据新世纪评级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共有74只债券发生违约,违约金额714.61亿元,而2017年全年仅有29只债券发生违约,违约金额162.82亿元。

超6成企业“借新还旧”

尽管发债实施情况尚存压力,但大量上市公司仍对发债充满热情。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0月26日,除了已经发行完毕的264单债券外,正常进展中的上市公司债券合计还有659单,涉及发债数量2.42万亿元。

记者通过整理数据发现,这些资金大多数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营运资金”、“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偿还到期债务”和扩大生产所需的项目建设。

“借新还旧”是上市公司发债融资的主要目的,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拟发行债券或债权发行完毕的上市公司中,合计有573家企业明确将“偿还公司债务”、“偿还公司借款及利息”作为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占比高达62.08%。

“实际上借新还旧的情况一直都有,这种情况在债券市场非常普遍。只是今年金融严监管、融资渠道收窄背景下,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流动性下降,偿债压力比较大;另外2018年恰好是债券到期和回售高峰年,企业大量债务急需续作及偿付。”10月26日,北京一家大型评级机构行业研究员对记者指出。

事实上,由于融资趋紧,前期扩张较为激进的上市公司面临的债务风险不容小觑。

以暴风集团为例,早年间,为了布局“大娱乐产业”,暴风集团通过参、控股,逐渐涉足了互联网电视、影视、体育、VR等板块。根据公司半年报显示,暴风集团截至2018年6月30日,短期借款金额高达1.83亿元、应付债券面值为1.9亿元、长期应付款则有2798.19万元。

“债券还没有发行,具体的情况还要等募集说明书下来,主要用来偿还到期债务,金额不超过2个亿。”10月26日,暴风集团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说道。

“前几年监管比较放松,很多民企开始扩张发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筹集资金,比如银行借款、信托、股权质押等方式,发债的企业也非常多。但是随着大环境变化,高额负债埋下的雷就出现了。”上述深圳地区业务人员对记者说道。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上市民企发债现“借新还旧” 个别券商“停止承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