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丨中国行动,许你一个风和日丽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1-03-2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正带来一系列后果,包括冰川、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象事件越来越多……
    而我国正在引领全球绿色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从英国人爱聊天气到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英国人见面喜欢聊天气。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谈论天气是无趣人类最后的避难所。其实,当地多变的天气是英国人产生这一习惯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象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中国,上古先民们就已经发挥聪明才智编制出了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指导人们的农耕生产。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见二十四节气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之重大。
    古时候,农业生产被称作“看天吃饭”。当时的天气几乎可以决定当年农作物的收成。以至于汉语中流传下来的很多成语也都在描述天气。“风调雨顺”“风驰电掣”“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云淡风轻”“风雨交加”“天公不作美”……
    这些成语慢慢开始用在天气以外的领域。有的开始形容心情,有的甚至用来形容局势。“风云突变”就常常用来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
    气象对古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时至今日呢?
    霸王级寒潮与全球变暖
    不知你还记不记得,在刚刚过去的冬天,北半球经历了一场“霸王级”寒潮。1月6日,人们还没从前一次跨年寒潮中缓过来,新年的“霸王级”寒潮便横扫我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均未能幸免。
    山东多地最低气温甚至降到了零下20℃以下。当时山东的天气预报是,1月6日到8日山东将出现大幅降温和大风,半岛北部地区有大到暴雪。济南市区有望刷新1951年以来1月上旬气温记录,最低气温可达-24℃!
    很多市民体验了一把“东北人的快乐”——泼水成冰。
    
    2021年1月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东烟台市蓬莱区出现寒潮天气,气温降至零下12摄氏度,沿海海面刮起8级以上的西北风,海浪落在岩石和建筑上滴水成冰,形成奇特美丽的冰凌景观。
    诡异的是,在北半球经历“霸王级”寒潮的同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却在经历一场“史诗级”的高温热浪,地表温度大多超过50℃,其中,西澳大利亚州部分地表温度超过65℃,正所谓南北“冰火两重天”。高温热浪带来干燥天气,正是2020年持续9个月的澳大利亚山火的“幕后推手”之一。
    “霸王级”寒潮事件频现,而我们听到的却是“气候变暖”的警告,这是为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这恰恰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具体体现——气候极端化,即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事件更多、强度更强、破坏性更大。
    大范围影响北半球的冷空气多从北极地区“出发”。正常情况下,极地地区好比一个巨大的羊圈,可以牢牢圈住那些“搞事情”的小羊——冷空气。可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地升温破坏了原本牢固的羊圈。羊圈的围栏就是西风带,如果赤道与北极的温度梯度减弱,围栏就不牢固了,羊群很容易冲破羊圈,一路蹦跳,南下捣乱。气候变暖,就是使得这群羊有更多的机会出来“搞事情”。
    因此,这次“霸王级”寒潮和2016年1月下旬的“世纪寒潮”并非意外事件,都是由于南北温度梯度造成的围栏减弱,故而出现羊群冲破北极圈南下的结果。
    其背后“元凶”都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极端化,它体现在冬季极端寒潮低温事件强度大,夏季高温热浪增多且影响范围更广。以此次北半球寒潮为例,它是北极明显增温的必然结果。
    
    而就在前几天,我国北方多地遭遇扬尘和浮尘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暴或强沙尘暴。此次蒙古国沙尘暴来势汹汹,影响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和韩国、日本等国。而沙尘暴的成因很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杜世伟教授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蒙古国的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
    杜世伟说,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天气非常频繁。自从工业化以来,碳排放量、温室效应非常强,对自然气候,特别是自然的植被生长影响非常大,特别是高原地带,植物分布比较脆弱的地区,特别是戈壁地区的影响更多。
    世界气象日: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在世界气象日致辞中提到:“不断变化的气候正在使海洋变暖,对天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气候状况年度报告显示,尽管拉尼娜现象在太平洋有降温作用,但2020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三个年份之一。从2011年到2020年的上一个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
    “海洋热量达到了创纪录水平,海洋酸化仍在持续。海冰在融化,冰川、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也在融化。海平面已加速上升。”
    “温暖的海洋温度助推大西洋飓风季创了纪录,并使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异常强烈。这些区域的风暴潮破坏显示了海洋的威力及其对沿海地区的破坏性影响。”
    ……
    
    2015年全球海表温度异常(超强厄尔尼诺和东北太平洋海洋热浪)
    海洋与人类、气候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资料显示:海洋覆盖了地球约70%的面积。人类碳排放给地球带来的额外热量中,超过90%储存在海洋中,只有约2.3%会使大气变暖,其余的则会融化冰雪,使陆地变暖。而过多的热量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塔拉斯的致辞揭示了海洋变暖给全球带来的显著影响。他警告,鉴于全球4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海岸100公里以内的地区,因此迫切需要保护社区安全,使之免受海岸灾害的影响。此外,近90%的世界贸易是通过海运进行的,有面临极端海上天气的危险。
    中国行动:碳中和
    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而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业内专家看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定位,尤其是为今后5年做好碳达峰工作谋划了清晰的“施工图”。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世界气象日丨中国行动,许你一个风和日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