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知止与知退
发布时间:2018-11-0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著名的文学大师先生仙逝,国家领导人韩正称其以如椽之笔,书家国情怀,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并对查先生做出了赤子丹心,侠肝义胆,其文采风范永为世人景仰的极高评价。浙大也即将举行隆重的追思会,缅怀老院长查良镛。
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家喻户晓,不仅享誉中国,也毋庸置疑蜚声世界。先生去后,其文化遗产多多,但是仅就其为人之点滴,就值得国人咀嚼沉吟,感念思忖,反躬自省,不时或已。
上世纪90年代杭州市领导向他提议,在西湖边为他建造一处庭院式住宅,等他过世后再捐献杭州。查先生很是认同,自己出钱1600多万元,云松书舍1996年落成,汪道涵等多位领导出席庆典。来宾对这所宅院赞不绝口。谁想就在当天,他宣布提前捐赠。问他为什么,他说“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民居,规格太高,造得像了。我如果住进来,一定会折寿的。”所以他从未到这里住过一天。
年逾古稀,每年只短时落脚死后捐赠,这本是一件令人称道的义举。但是在众人赞不绝口后却改变初衷立即捐献,说行宫般的居所不能住。对比时风,炫的就是排场,晒的就是奢华,几人能有如此境界?
金庸。古人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知其所止,然后才有定力;然后才能静下心来;然后才能随遇而安;然后才能思虑周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金庸知退。《》有云,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陈寿担心人们只知道进取而不知道退守,只知道欲求而不知道满足,因此会有困辱之害,悔恨之失。
我们常说“”,金庸为什么能享寿94岁?就在于他知止知退,达到了静、安、虑、得的至善境界,所以善即仁,仁者寿是一脉相承的。
上一篇:内蒙古日报数字报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