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和新民俗融合发展彰显北市在沈阳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发布时间:2018-11-0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传统文化和新民俗融合发展彰显北市在沈阳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40年前北市场是市井韵味杂巴地
40年后成缔造多元文化的集散地
11月6日的北市场皇寺。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吴章杰 摄
皇寺庙会。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吴章杰 摄
整修后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吴章杰 摄
21世纪初期,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的样貌。蒋少武 摄
在沈阳,有一个地方可以穿梭古老与现代,可以纵横关东和西域,还可以缅怀革命先烈,这个地方就是沈阳北市场。它虽然叫“市场”,但在沈阳人心里却绝不像一个市场那么简单。
改革开放40年来,北市场的容颜几经变迁,但始终不变的是它在沈阳多元文化汇集、传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张扬传统的同时发掘非遗项目 北市场缔造辽沈新民俗
交流文玩书画、看民俗演出、参观“非遗”展示、品尝特色美食……行走在沈阳皇寺庙会,传统气息会不知不觉地扑面而来,琳琅满目的商品、摩肩接踵的人流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渲染到极致。
为老人挑一对满天星的揉手核桃,给孩子买个现场捏塑的传统面人,再给家里添些平时想不起来购买的节庆商品,这个节日,全家老小的心里都是美美的、甜甜的。
而在40年前,北市场只是一个留存在历史资料里和公交站牌上的地名。“那时候经常有外地人问我北市场是卖什么的?和五爱市场哪个大?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曾经是3路汽车售票员的高女士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北市场的情景,“那时候北市场真的也没啥,成片的旧房子、棚户区,连个像样的商店也没有,所以我经常能听到外地乘客上车后在车里抱怨失望。”
而从2003年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届皇寺庙会举行,沈阳以及周边城市的市民在春节期间又多了一项新鲜又传统的活动——赶庙会。
十年前,居住在沈北新区的李新华一家坐公共汽车前来赶庙会,十年后,全家人开私家车来赶庙会,热情不减。“每年春节如果不逛逛皇寺庙会,就好像找不到年味了。”李新华说。李新华是一名80后,赶庙会对于他来说是小说里的情节和电影中的片段,而行走在古色古香的北市场,喜庆热闹的皇寺庙会带他一步穿越回过去。
今年国庆期间,以“庆丰礼俗、祈福纳祥”为主题的国泰庆丰皇寺庙会,在和平区北市场隆重举行。适逢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皇寺文化广场正中央搭建起高4米、直径6米的祈福纳祥主题粮仓景观,游客围绕庆丰粮仓击掌而歌、踏步而舞,共同表达内心对丰收的赞美和期盼国泰民安的节日愿景。
时至今日,皇寺庙会已经成功举办数十届,特别是从2014年起,首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庙会延续至今,累计传承、展示蝶翅画、剪纸、地秧歌等千余非遗项目。近年来,皇寺庙会的日均客流量都在16万余人次左右。
重现盛京八景之一 见证沈阳城悠久历史文化
柳塘避暑、塔湾夕照、浑河晚渡、皇寺鸣钟……作为一座诞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的人文积淀。曾经,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浓缩成沈阳人世代相传的盛京八景。
如今走在北市场地区,始建于1636年的莲花净土实胜寺(皇寺),被沈阳人世代传颂的八景之一——皇寺鸣钟也因为钟楼、鼓楼的重建而得以恢复。
1983年,沈阳市政府拨款重建皇寺殿宇,并修筑了临街围墙。
2002年,沈阳市政府斥资4亿元对皇寺等全市11个保护性建筑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拆除棚户区、修复建筑、植树美化环境、辟建道路、辟建皇寺广场等,有着360多年历史的皇寺又迎来新一轮的大规模复原及改造。
如今,皇寺山门外东侧,原东牌楼原址附近,可以看到石雕牌坊门;在山门外南侧,可以看到白骆驼载金佛的石雕,这些建筑和景观都在向市民和游客们讲述着皇寺古老的传说。
与皇寺毗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锡伯族家庙——太平寺。太平寺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300余年,成为全国锡伯族同胞缅怀先祖的圣地。
2003年,沈阳市投资4000万元,对锡伯族家庙整体环境进行改造,恢复家庙历史原貌。2006年,锡伯族家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沈阳市投入500余万元对锡伯族家庙进行修缮,并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增设了锡伯族历史文化展馆,全面展示锡伯族历史、文化、习俗及沈阳市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新平台。
2011年,锡伯族家庙被命名为首批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4年,锡伯族家庙作为沈阳市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西迁节,家庙都会举行纪念仪式。
革命传承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满载着红色记忆
福安里4号,单从字面上看就透着幸福、安康的美好寓意。而曾经在福安里开展地下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员却不曾享受过期望中的幸福、安康,每天与他们相伴的是充满风险的革命工作和随时可能被捕的恐怖威胁。
在北市场地区有一个中国共产党曾经的坚强战斗堡垒——中共满洲省委旧址,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等都曾经担任书记,组织和领导工农群众进行斗争,在这里顽强坚持了近9年之久。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自1986年对外开放,随着沈阳北市场地区的改造,一些有碍观瞻的建筑被纷纷拆除,被低矮平房包围的原北市场福安里4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刘少奇旧居纪念馆露出全貌。2002年10月24日,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周边环境综合拆迁改造工程启动。目前,旧址展馆内包括历史陈列馆、刘少奇生平展、刘少奇旧居等展览内容。青砖灰瓦、矮墙小院,人们置身其中,仿佛一下回到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年代。
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沈阳有四个三个曾活跃于老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