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昨日得知金庸去世馬識途托香港朋友與老友家人聯系

发布时间:2018-11-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標題:當年唱和成追憶 馬老深情寄哀思

2004年9月,金庸來蓉,當時90歲的馬識途,與80歲的金庸一見如故。彼時,馬識途還曾提出這樣的倡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這樣的‘金庸現象’在文學上、在中國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四川作家應該從他的創作中得到何種啟示?”前日,金庸去世的消息震驚華人世界,因為家人善意隱瞞,馬識途昨日才得知金庸去世,並聯系香港的朋友代表他向金庸家人致以哀思。

“聽說金庸先生去世,我們都很難過,因為怕父親得知后傷心而休息不好,所以當天就沒有告訴他。”馬識途的女兒馬萬梅告訴記者,得知金庸過世后,馬識途很吃驚,再三確認消息后深感不舍,他讓馬萬梅聯系他的香港朋友,代他向金庸家人致以哀悼之情。據馬萬梅透露,馬識途與金庸惺惺相惜,兩人都彼此欣賞。近年來,馬識途還時常提及金庸,關心他的身體。“上世紀80年代,金庸的小說開始風靡全國,我和同事還要相互傳閱,而我父親已買下了金庸小說全集,他也是金庸的書迷。”馬萬梅說。

在馬識途看來,金庸作品的成功處在於對中國歷史、文化等各方面有深刻的表現和承載。馬識途曾如此評價金庸:“為什麼金庸的小說現在還有這麼多人在讀,反復拍電影,它體現的是中國的傳統意識的東西,也體現了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金庸到成都來,我們也有討論。他的通俗小說是有理念的,他是把中華民族優良的性格、傳統都要體現出來的。現在的網絡文學用了這些東西,也寫了這些東西,但是我覺得還趕不上金庸的水平。他確實是當代通俗小說的宗師,變成大家學習的對象。”

如今,兩位老人,一人已去,而當年互贈的詩詞尚存世間,記錄著兩位文壇巨匠的深情厚誼。2004年9月,馬識途曾寫下《贈金庸》:凡有水井唱“三變”,如今到處說金庸。新聲本自俚歌出,繆司殿堂拜查翁。馬識途還寫下解析:“宋仁宗時,凡有水井處即有歌柳詞者,今日凡有華人地即有讀金庸小說者…… ”馬萬梅回憶說,當時有人對金庸說三道四,馬識途便寫下了這些來表達對金庸的支持。之后,馬識途親自寫就一幅隸書,贈與金庸。金庸也揮毫潑墨,題書法一幅,寫道:“慧增於壽,識途因齒,不喜伏櫪,志存萬裡,騰飛行空,雲生足底,千裡之行,路遙方知。”

金庸曾考上川大外文系

因經濟負擔不起放棄

2004年9月的四川之行中,金庸曾亮相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水上報告廳,現場獲聘為四川大學名譽教授,並與學生進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對話。時任川大常務副書記的羅中樞回憶說,那是川大江安校區建成以來,水上報告廳空前熱鬧的一次,500多位師生把報告廳擠得水泄不通,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

金庸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1943年,他在重慶同時考上中央大學、西南聯大、四川大學外文系,但由於經濟上負擔不起,隻能選擇上其他不收學費的學校。2004年,時任川大校長謝和平院士為金庸頒發了名譽教授証書,金庸非常開心,連聲感嘆,並謙虛地表示:“我不敢當什麼教授,我是來學習討教的。我不敢說能教你們什麼,我是來與你們共同學習的,我只是比你們的年紀大些,是你們的大師兄而已!”金庸的幽默引來全場觀眾的笑聲。隨后,金庸還為川大題字:“川大領導中國學術研究,心儀已久,得以參與其行列,不勝榮幸。”

因為金庸當時是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的院長,他還把川大跟浙大比較,“很相似,川大是1896年建成,浙大是1897年,晚了一年﹔都是書院發展而成,都是三校合並,也都有六七萬學生,是中國學生最多的學校,歷史悠久,很有成就。”金庸還很崇敬四川大學文新學院的楊明照先生:“我很仰慕楊明照先生,他研究《文心雕龍》,很有地位,很有貢獻。”在即將結束川大之行時,金庸說成都和他的家鄉江南一樣,富庶、物產豐富、生活環境悠閑,使這兩地從事文化活動的人很多,人文環境很好。

記者 李雪艷 報道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昨日得知金庸去世馬識途托香港朋友與老友家人聯系